领袖和士兵
日期:2021-06-16 13:4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领袖和士兵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军休干部 陈先义)
春风吹过,咋暖还寒,我来到闽西老区采访,南方春早,当北国依然寒风飕飕,这里已经是桃花灼灼。
采访间,一个疑问不断在心头萦绕:当年那么多闽西子弟参加红军,那么多闽西籍的子弟兵成为红军英雄,可为什么在1955年授衔时闽西将军并不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张鼎丞、邓子恢少数几个人,不像江西、湖北、河南那样有“将军县”之说呢?不是有四万红军都是闽西籍吗?
在闽西百姓中采访数日之后,这个答案便不言自明。许许多多的闽西故事,让我对这块英雄的土地肃然起敬。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闽西与井冈山、与湘鄂西,与鄂豫皖一样,都是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根据地。人们说,福建是中国革命的有福之地,这话一点不假,闽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第一次去闽西,是1929年。这是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确定的第二个落脚点。从1929年之后,一直到1934年,红军的旗帜便一直在闽西这块土地上飘了五年。然而,1932年的宁都会议,情况发生了变化,毛泽东在指挥打了漳州战役的胜仗之后,被罢免了红军总政委等职务,只留下了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主席和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这两个虚职。朱德等领导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离开红军,但后方的中央局成员不依不饶,一定要毛泽东离开主力红军。
打漳州时,有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战士给毛主席印象极深,因为他出身极苦,打仗非常勇敢,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小战士名叫戴天福。参军那天连囫囵衣服都没有一件,还是毛泽东亲自安排人给他弄了一套可体的红军服装。此时毛泽东离开领导岗位了,身体需要照顾,上级便让这个叫戴天福的士兵做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主席也很乐意。
此后即使在最艰苦的日子,他便一直跟随着毛主席。
在闽西的那些日子,毛泽东利用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的身份,开始了动员和领导扩红宣传,在他的领导和动员下,先后有四万闽西子弟兵参加了红军。长征开始后,这四万子弟兵分为两部分,两万随队长征,另外两万留下来掩护主力转移,承担断后任务。跟随长征的两万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大部牺牲了。留守闽西的两万子弟兵,在掩护主力长征转移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部分英勇牺牲,能够幸免活下来的成了后来新四军的主力。
关于这支留守部队的故事,老乡们给我讲了不少。他们是这样描述这支留守部队的,说在福建龙岩地区的连城,两万红军与敌人展开被称为“松毛岭战役”的阻击战,红军固守了十天十夜,牢牢守卫了苏区东大门,仗打得极其壮烈。在闽西采访时,老乡们给我讲了这样一件当年的战事。说1934年末,一支两千人的红军游击队在闽西武平大山里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整整苦战两天,结果全军覆没。可这事情过了80年,那是2014年,一位进城打工回来的农民要翻盖新屋。住宅后的山洼,掘出了一堆堆白骨。有关部门翻查历史,走访老者,确认这位农民的房子,就建在了当年游击队与敌人血战的战场上。发掘那天,天下起倾盆大雨,发掘不得不停下来。这些牺牲的士兵全部都是留守红军,且全都是闽西子弟。
跟随主力长征的两万闽西红军,大部分也都牺牲了在湘江岸边。如果说幸运的话,给毛泽东做警卫员的戴天福,算是其中一个。过湘江时,他一直在主席身边,照顾病中的主席。翻越夹金山,毛主席还背过这样一个闽西小战士。
如今闽西老乡们都跟我讲起这件事:1935年的6月17日,毛泽东率领红军要翻越夹金山了,那天,为了驱寒,据说主席喝了一碗辣椒水,准备翻山。可半山腰上,大雪冰雹俱下。已经患了疟疾的警卫员戴天福一下倒在了雪地上。毛泽东一看,赶紧拉起了他说:“小戴呀,你不能倒下呀,倒下就起不来了。来我背着你走。”就在毛泽东要背起戴天福的时候,另一个警卫员吴吉清赶上来背起来戴天福。而毛泽东就索性扔了手中的木棍子,吴吉清背着,毛主席托着帮着,三人一起十分艰难地翻越了夹金山。
但是,对戴天福更艰苦的考验还在后边。过草地时,是红军极其艰苦的阶段。张国焘要分裂红军,毛泽东率领右路军进入茫茫无人区。一进草地,便没了粮食。在无可奈何之下,为大家能活着走出草地,毛泽东下令杀几匹马,把马肉分给伤病员吃。马杀了,下边也给毛泽东送来一块马肉。毛泽东看了看说:“我不是伤病员,马肉为什么给我呢?快给戴天福送去。”
警卫员吴吉清按照毛泽东的命令,去休养连给小戴送马肉。结果不大会儿,吴吉清却拿了两块马肉回来了。毛泽东诧异:“让你给小戴送马肉,你怎么又拿回来两块?”吴吉清说:“戴天福不舍得吃,他要把自己分的这块马肉给主席吃!”毛泽东连问:“小戴人呢?你带我去看看!”
吴吉清含泪说了实话:“主席,不用了,戴天福他牺牲了!他临终前,要我们好好照顾好主席,跟着主席为穷苦人打天下。”毛泽东拿着那块马肉,看了又看,怔怔地站在那里,泪水顷刻夺眶而出。许久许久,毛泽东面向南方,脱下了八角帽,所有战士和毛主席一起脱帽肃立。
一幕幕画面闪现在毛主席眼前,攻打漳州,戴天福一个小孩子,衣服几乎露着屁股。毛主席问他为什么当兵,他憋了半天没话,毛主席鼓励他说实话,他说为了吃饱饭,也为了天下穷人都吃饱饭。毛主席很喜欢这样一个小战士。过夹金山时,他们与吴吉清三人互相帮扶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
戴天福没有牺牲在湘江战役,没有牺牲在夹金山,却最终没有走出人迹罕至的草地。他和其他闽西籍战士一样,为了革命献出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如今,我们在龙岩、在上杭,在古田、在汀江,在这些毛泽东诗词里我们熟悉的地方,我每天听到的都是一个个这样催人泪下的红军故事。在我面前,站立起来的是无数英雄的闽西士兵,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将军谱里没有他们的名字,甚至烈士名单里也没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是我们永远该铭记的英烈。
今天,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日子,我们想起他们,想起这些知名的不知名的红军英雄,忽然间觉得,在我们那些英雄的名册里,应该有他们每一个人的光荣的名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值得我们永远永远铭记。就在此时,一个沉重浑厚的湖南口音,忽然在我耳边,不,在闽西大地的山山水水间回荡: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我的眼前,红旗漫卷的闽西,到处一派生气蓬勃的崭新气象。欢快的歌声,矫健的舞蹈,悠扬的民歌,在闽西的土地上汇成了红色海洋。
闽西,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革命的出发地。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红色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