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冀蜀:从炮兵团长到清华教师,他如今怎么样了?

日期:2025-10-15 19: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教师,他曾经是炮兵侦察兵,后来执教清华军事课堂,曾5次被清华学生评为“最喜爱的教师”,他就是吕冀蜀。


1.jpg


讲台缘起军营

吕冀蜀的“军人基因”从小就刻在骨子里,爷爷是民兵队长,父亲是军医,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他,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17岁那年,他如愿穿上军装,来到原北京军区某部炮兵连,成为一名炮兵侦察兵。

他从排长、连长、参谋,一步步成长为炮兵团长,在全军炮兵射击竞赛中连续3年斩获优秀,4次荣立三等功,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练兵场上。


2.jpg


在军营的30年里,吕冀蜀不仅磨砺了身体和意志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炮兵侦察兵讲究的是眼快、脑活、算得准。吕冀蜀不仅口算速度快得惊人还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他从初中数学一路自学到大学的微积分、统筹法等内容。在原总政文化干校学习时,他曾获全校数学竞赛第一名,凭借出色的数学能力。吕冀蜀经常受邀为战友们上数学课。从那时起,他便与“讲台”结下不解之缘。


从炮兵团长到清华教师

1998年,部队要选派骨干到清华大学负责军事理论教学,吕冀蜀因能力突出被选中,从炮兵团长变成了清华军事教学组组长。

刚进校园时,吕冀蜀也犯过难,台下听众从军人变成大学生,继续沿用以前的讲课方式,肯定行不通。因此,他琢磨出一套“接地气”的教学法,结合自学经验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他在课件里穿插战斗音效,讲“高技术战争”时,从学生关心的无人机、隐形战机聊起,将枯燥理论与身边热点结合,把自己在部队的经历当案例,让学生们容易理解的同时也仿佛亲历战场一般。


3.png


渐渐地,吕冀蜀的课成了清华“爆款”,160人的名额常常刚开始报名就被抢空,学校不得不加到320人。他主讲的“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网课,吸引了17万人次在线学习,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吕冀蜀本人更是5次荣获清华大学“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对此,吕冀蜀说:“学生喜欢听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他是征兵的“引路人”

在清华的日子里,吕冀蜀的角色不只是老师。他是新生军训的总教头,手把手教学生练队列、学射击,他是征兵工作的宣传员,带动校园里的参军热。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55岁的吕冀蜀老师身担重任,作为清华大学“科技发展方阵”的副总教练,负责日常训练。国庆当天,吕冀蜀背着音箱,顶着烈日,用铿锵口令指挥2500多名学子组成的队伍走齐步,变换翻板图形。当清华学子高喊“科技发展,强我中华”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时,吕冀蜀的眼眶湿润了。这既是对祖国的祝福,也是学生们将“家国情怀”这份精神火种传承下去的生动见证。吕冀蜀被评为“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


4.jpg


这些年,经他动员入伍的清华学子不计其数,不少人在部队立功受奖后,还会特意回来跟他报喜。而吕冀蜀总是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


一身戎装 一生担当

吕冀蜀退休前,在清华上了最后一节“高技术战争”课,他用“科教兴国强军,还看我清华”的嘱托,把强军梦、报国志种进了下一代心里。

退休移交到地方后,吕冀蜀仍心系国防教育工作,以自身经验与智慧继续为国防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积极参与军休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军休大学、校外辅导站等继续贡献力量。他还主动为军休所“军休书苑”捐赠图书360余册。他也会回到清华校园作为受邀嘉宾在课上与学生们交流。“只要学校国防教育有需要,我仍愿意积极参加。”


5.jpg


从保家卫国到教书育人,吕冀蜀换下军装却不褪热血,他用半生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誓言。在三尺讲台上播撒下国防教育的种子,让爱国主义精神的火把,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中继续传递下去。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