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身经百战的游击队长赵起
日期:2025-09-30 19:4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巨大牺牲锻造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抗战精神。它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这个承载民族荣光的九月,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铭记烽火岁月,颂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身经百战的游击队长赵起
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北有一位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他揭竿而起、投身抗日,带领游击队穿梭于烽火狼烟之中,曾创造一夜拔除日伪军9个据点的战绩——他就是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被当地老百姓称作“神将”的八路军游击队队长赵起。
赵起,原名赵奇,1898年出生于延庆县里长沟村一个穷苦人家。1936年,面对伪警察欺压百姓,作恶多端,赵起和好友联络各村的青壮年,拉起了一支40多人的队伍,买了几支大枪。一举捣毁伪警察署,消灭了10余名伪警察。
1938年春,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途中留下一支游击队在延庆活动。赵起得知消息后,连夜找到游击队,恳求加入队伍。在了解他的身世后,决定接受赵起的要求。由于表现出色,赵起很快被任命为游击队二班班长,此后先后担任平北游击大队二中队副队长、三中队队长。
1941年初,日伪军集中主力对大海陀中心区进行连续“扫荡”,在前孤山、道河、东山庙等地先后建立据点,形成包抄态势。为粉碎敌人计划,游击队决定拔除海陀山周边的日伪据点。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赵起率领三中队向前孤山开进,悄悄逼近据点。“什么人?”伪军岗哨发现了动静。“自己人,大惊小怪干什么!”赵起从容回答。放哨的伪军还想说什么,立马就被一枪干掉了。听到枪声,据点的敌人开始向外射击。赵起一声令下,数十颗手榴弹投了过去。顿时,伪军的机枪成了哑巴,据点变成火海。五六名伪军仓皇逃窜,立即被击毙,其余人乖乖缴械投降。随后,赵起又率队奔赴长安岭敌据点。这个据点周围修有一丈多高的围墙,伪军以为工事坚固,早早就撤哨了,赵起率队不费一颗子弹就拔掉了这个据点,缴获枪支20余支。接着,赵起布置三中队分头行动,又连续捣毁日伪军7个据点。三中队一夜之间捣毁了9个日伪军据点,平北军分区给队长赵起记大功一次。
1941年夏,日伪军集中兵力,以下花园发电厂为据点,对龙(关)延(庆)怀(来)抗日根据地进行野蛮“扫荡”。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平北军分区决定让平北支队回师龙延怀根据地,消灭下花园的敌人。
7月7日,赵起率领180多名队员,发起对伪警察署的攻击,活捉了30余名伪警察。战斗结束后,赵起让副队长带领两个排撤回山地,自己则带着一排前往八宝山村一带筹集粮款。他与队员们分成几个组,约定一个半小时后在八宝山村集合。
然而,当大家完成任务回到八宝山村时,200多名日伪军突然将村子包围。由于村子处在半山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赵起命令队员们在屋脊上架起两挺机关枪,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在赵起等人的掩护下,大部分队员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这时,赵起爬上墙头,观看战况,不幸胸部中弹,他一下就从墙上掉了下来。警卫员见状赶紧过来准备背他撤离。赵起一把推开警卫员,严肃地说:“我掩护!快走,这是命令!”
这时,敌人已经逼近,警卫员只好含泪撤离。当日伪军冲上去时,只听“轰轰”两声巨响,赵起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撤走后,战友们来到八宝山村,将赵起血肉模糊的遗体安葬在村子西坡的一棵老榆树下。
那年盛夏,这位身经百战的游击队队长,将自己满腔的赤诚与热血,永远留在了这片他誓死守护的土地上。尽管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他的名字,像一座丰碑,永远刻在平北人民的心里;他的精神,像一束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