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跨越国界的抗战征程

日期:2025-09-26 11:3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巨大牺牲锻造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抗战精神。它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这个承载民族荣光的九月,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铭记烽火岁月,颂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跨越国界的抗战征程

“云一村,树一村,此日一家作比邻,年深情更深;山招魂,水招魂,犹教人人长忆君,东风处处春。”


640.gif


这首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冀东抗日根据地的诗句,是为了纪念一位朝鲜籍抗日战士、冀东地区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周文彬。他虽异国出生,却怀着跨越国界的共产主义理想、超越民族的抗战情怀,把宝贵的青春与生命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周文彬,原名金成镐,1908年出生在朝鲜平安北道,1916年随父亲逃亡来到北京,在通县落脚。


640 (1).gif


周文彬自小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不堪忍受民族歧视,对日本人更是恨之入骨。在潞河中学,周文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思考中国革命发展道路,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26年,周文彬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奔赴属于他的信仰征程。一年后,经中共北京地委批准,通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潞河中学支部成立,周文彬任书记,并积极向师生宣传马列主义。随着形势不断发展,1928年2月,中共潞河中学中心支部成立,周文彬任中心支部书记,领导潞河中学、潞河医院、富育女中,复兴庄等党支部和党员开展革命斗争,进一步扩大了党在通县的影响。


640 (2).gif


1936年,周文彬调任唐山工委书记,主要负责开展开滦煤矿的工运工作。1938年3月,周文彬领导开滦全矿总罢工。罢工坚持了50天,经过14次谈判,最后签订了劳资协约16项,取得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的胜利,为冀东抗日大暴动吹响了前奏曲。1938年5月,周文彬任中共冀东特委委员,参与组织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7月6日,暴动首先在滦县港北村开始,然后迅速遍及21个县和唐山矿区,有20万人参加,并组成了10万人的抗日武装。在周文彬的动员影响下,赵各庄矿七千余名工人响应冀东抗日大暴动号召参加抗日联军,为抗日斗争输送了一批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在中国树立了一面城市产业工人武装起义参加抗日的光辉旗帜。

冀东抗日大暴动后,冀东八路军主力和抗联西撤,周文彬奉命留在原地,任地委书记兼八路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领导冀东东部地区的抗日斗争。1939年底,任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分委委员,坚持丰润、滦南、迁安老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他采取有事集中、平时分散隐蔽和便衣活动的灵活方法,依靠人民群众与敌周旋,在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冀东地区环境残酷,斗争频繁,所需弹药奇缺。周文彬带领同志到兵工厂学习,亲自深入到各个工序,学习弹药生产技术;在组织的帮助下,他在冀东建立军工厂,使冀东部队的武器弹药有了重要来源,进一步提高了对日作战能力。

1944年10月,周文彬率特委机关人员,参加丰滦迁联合县县委扩大会议。3000余名日伪军突然来袭,情况万分危急。来不及撤退的周文彬向战士们动员说:“用我们所有的武器英勇作战!消灭更多的敌人!”激战中,周文彬不幸中弹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


640 (3).gif


周文彬烈士虽然未能亲眼见证抗战胜利,也未能目睹五年后的新中国诞生。然而,今日潮涌的大运河、翻天覆地的城市副中心,正是对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最深切的告慰。我们将传承烈士抗战的精神,接过信仰的火炬,在英烈们为之奋斗的土地上,继续砥砺前行。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