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日期:2025-09-11 16:1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巨大牺牲锻造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抗战精神。它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这个承载民族荣光的九月,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铭记烽火岁月,颂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在北京密云,流传着一位义气书生投笔从戎,舍家纾难,誓死坚守“无人区”、血染黄花顶的壮烈故事。他是点燃黑土地抗日烽火的先驱者,他是用生命捍卫平北根脉的钢铁战士。


1.gif


沈爽,1896年出生于吉林省双城县。家境殷实的他,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任教。面对当时日寇企图侵占东北的种种行径,沈爽积极奔走于哈尔滨与双城之间,联络有识之士开展反帝救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沈爽毅然决然抵押土地,购置枪支弹药,组建起一支抗日自卫军,并出任司令。抗日自卫军很快发展壮大,沈爽也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gif


1933年,随着战事吃紧,沈爽受党组织命令,转移到关内。七七事变爆发后,沈爽加入了国民抗日军,在12月底该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沈爽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1940年,平北抗日根据地开辟,沈爽被调任到中共平北地委做敌工工作。此时的平北,是三个伪政权结合之地,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沈爽和敌人斗智斗勇——乔装进县城,勇夺抗日救国捐;深入敌占区,采购医疗物资枪支弹药。只身犯险,发展抗日秘密人员;巧取情报,助力伪警武装反正投诚。

1941年,日寇对平北根据地发动万人大“扫荡”,实施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面对严峻的形势,已任丰滦密县县长的沈爽不退缩、不动摇,带领全县干部誓死不离“无人区”,组织敌后生产,开展抗日宣传。群峰环绕的黄花顶上有一个被称为“臭水坑”的小积水坑,这里山高路险,易守难攻,丰滦密根据地军民在此建立起军事活动站。

1942年4月初,沈爽率领县政府机关来到“臭水坑”救治安置在此处的伤员同志。清晨,听到哨兵报警的枪声,沈爽迅速集合队伍,一面掩护伤员撤退,一面率领队伍突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杀。可敌人占领了制高点,“臭水坑”被日伪军包围。沈爽感到情况严重,紧急集合队伍,埋掉机密文件,然后命令仅有的1个班及40多位带枪的干部,保护伤病员向南突围。此时,唯一的出山口已被敌人封锁,为冲出包围,沈爽组织大家与敌人展开激战,有枪的用枪,没枪的用棍棒和石块,有的赤手空拳与敌人厮打,有的抱住敌人滚下悬崖。


3.gif


然而,敌众我寡,激战到下午3时,沈爽的身边只剩下了一名警卫员,两人背靠着背对着敌人射击,一直打到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对警卫员说:“出去告诉同志们,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要守住根据地!”说罢,他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壮烈牺牲,年仅46岁。战斗结束后,敌人残忍地将沈爽枭首示众,妄图震慑抗日军民,而抗战的烽火却在丰滦密根据地越烧越旺。


4.gif


守住抗日根据地,就是守住抗日救国的希望,更是守住孕育革命火种的土壤,沈爽和千千万万的战士们将青春和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如今,华夏巍巍,山河鼎盛,他们的愿望早已成为现实。生在盛世的我们,也终于捧起他们留下的种子,汲取他们留下的力量,奔赴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疆场”。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