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坚定信仰跟党走

日期:2025-09-04 17:5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用巨大牺牲锻造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抗战精神。它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这个承载民族荣光的九月,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红色九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铭记烽火岁月,颂扬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马安:坚定信仰跟党走

在房山区十渡镇,有一座宁静美丽的村子,名叫马安村。这里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前哨,诞生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至今,在马安村村史馆里,还精心保存着两面珍贵的红色锦旗,它们无声地诉说着马安人民在烈火中淬炼出的不屈精神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1.gif


1938年,晋察冀军区逐步在房山、涞水、涿县、宛平、昌平等地开展抗日工作。时任中共房良联合县宣传部部长赵然同志以游击队长的身份来到马安,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在开展对敌斗争中不断深化马安人民对党的认识——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奋斗,民族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光明。

在党的领导下,马安村成为房良抗日斗争的中心,先后建立起民兵队、妇救会、青抗先、儿童团等组织,站岗放哨、查路条,抬担架、送公粮,做军鞋、洗军装,男女老少齐上阵。“最后一个郎,最后一粒粮,最后一口气,坚决不投降”,这就是马安人民的抗日斗争宣言。


2.gif


1940年秋,日军对平西进行大“扫荡”,设在马安村的房良县政府被迫转移。马安村党支部克服种种困难,帮助县政府以最快速度将十几万斤粮食和大批文件进行坚壁,又及时把伤员转移到山上做了妥善安排,保护了十渡地区的安全。

但是日军的卑劣行径并没有停止,1941年8月底的一天,日军在十渡地区的西庄村设立临时据点,妄图长期在此盘踞,派汉奸给各村送信,强令各村送钱送粮送民夫,否则便杀个鸡犬不留。党支部书记刘显彬连夜召开支部会,商量对策:给?是不可能的!死都不能帮鬼子做事儿!不给?全村就面临灭顶之灾。七名党员一致表示:“一个棒子粒儿、一个柴火根儿,都不给他们送!”“烧房子,那就烧,烧完了咱再盖!”会后当夜,刘显彬带领村民坚壁村里粮食、转移了大部分群众。


3.gif


第二天天刚亮,日军气势汹汹地闯进马安村,见村内人烟稀少,连粮食的影子都没找到。气急败坏的日军一把火烧毁了470多间房屋,杀害了13名没来得及转移的老百姓。

为表彰马安村在反“扫荡”中的英勇表现,1941年10月,房涞涿联合县政府将绣着“抗日模范村”的锦旗授予马安村,使其成为平西第一个抗日模范村。直到抗日战争胜利,马安村没有出现一个汉奸,没有向日军交过一粒粮食。1951年,中央访问团将毛主席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也授予马安村。这两面锦旗,不仅成为马安村红色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世世代代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图腾。数十年时光流淌,修复了当初满目疮痍的大地,但从未冲淡马安村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初心不变跟党走”的信仰。


4.gif


2023年7月3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席卷了十渡地区,进出马安村的道路桥梁全部被毁,马安村沦为一座“孤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马安人民血脉中的不屈斗志再次被点燃。700余名村民在六旬老支书的带领下,自救互助、共克时艰,连续3天持续奋战,最终确保了马安村村民全员平安!


5.gif


今天的马安祥和安然,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两面锦旗为激励,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创新之路,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延续了“坚定信仰跟党走,战死饿死不投降”的红色马安精神。在这片无数英雄抛洒热血的土地上,激荡着一个民族的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绵延不绝。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