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张自忠烈士像:铁血忠魂铸丹心

日期:2025-08-05 18:4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过去,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共同抵御外敌侵略,用不屈的意志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80载时光流转,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虽已远去,但抗战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红色印记”栏目特别推出与抗战历史有关的纪念设施背后的故事,从一处处红色设施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1.jpg

张自忠烈士像


在位于西城区的北京市自忠小学校园内,矗立着一座铜像,用以纪念一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张自忠。


2.png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臣,后改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唐园村。6岁入私塾,后随父至江苏,14岁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归乡。1908年入临清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同年底秘密加入同盟会。1912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投身于山东的革命运动中。

1914年,张自忠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军旅生涯。在冯玉祥将军的麾下,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迅速崭露头角。无论是在长城的守卫战中,还是在全民族抗战的硝烟中,张自忠都以他的英勇和智慧,为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战。

七七事变后,张自忠先后任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他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所向披靡。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张自忠奉命率第59军增援,为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备战时间。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日军以飞机和大炮轰击鄂北南瓜店,张自忠亲自率领部队与日军决战。一颗炮弹突然在指挥所附近爆炸,弹片炸伤了张自忠的右肩,紧接着一颗流弹又击穿他的左臂,鲜血染红了军装。张自忠强撑着给第5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一份报告,并告诉副官:“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张自忠牺牲时身中7弹。这位年仅49岁的抗日爱国将领的牺牲,令全国悲悼。当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送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自忠将军的家属遵其遗嘱,于1948年春在北平筹办自忠小学,以此纪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张自忠将军之女张廉云同志多次提出愿将学校交给组织。1950年1月,自忠小学与北京小学合并,自忠小学命名为北京小学分校,此后又先后更名为椅子胡同小学、光明小学等。1988年11月,北京市政府根据人大代表提出恢复自忠小学的议案,批准恢复现名——北京市自忠小学。


3.jpg

张自忠纪念碑


2008年9月,张自忠烈士像落户自忠小学。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铜像静静守望,仿佛在倾听着未来的希望,见证着新一代的成长。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