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青山埋忠骨
日期:2025-07-31 20:4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过去,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共同抵御外敌侵略,用不屈的意志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80载时光流转,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虽已远去,但抗战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红色印记”栏目特别推出与抗战历史有关的纪念设施背后的故事,从一处处红色设施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平谷区山东庄镇桃棚村,是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的平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抗日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和纪念碑
在桃棚村的群山环抱处,坐落着一座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在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建设之初,平谷区就综合考虑本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将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与桃棚村平谷县第一个党支部、老县委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统筹考虑,共同打造“红谷”党员教育基地。自2013年5月开始筹建以来,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已建成的设施主要有纪念广场、烈士纪念碑、英烈墙、烈士墓区和纪念馆等。
走进纪念广场,肃穆之感油然而生。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碑身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象征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英烈墙上镌刻着1512名烈士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不朽的革命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
英烈墙
烈士墓区
广场内的烈士墓区,安葬着205位烈士,其中有名字的烈士墓141座,无名烈士墓64座。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静静地安息在这里,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被后人永远铭记和缅怀。
广场内的纪念馆于2021年开馆。馆内通过历史实物、图片图表、油画雕塑、实景还原、交互式沉浸体验、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冀东西部地区红色革命史,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纪念馆外景
纪念馆展陈
如今,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已经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14年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以来,平谷区每年都在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组织开展全区范围的烈士公祭敬献花篮仪式。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烈士纪念碑,为烈士扫墓,追忆烈士们的光荣事迹。
延伸阅读
党支部建在“红崖洞”
风景秀丽的京东大峡谷入口处,有个小山村,名叫桃棚。村北山有个锯崖洞,山洞不大,仅能容下六七个人。平谷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后来,乡亲们就称它为“红崖洞”。
平谷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红崖洞
1938年夏天,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配合抗日大暴动。第四纵队西撤后,留下了陈群、包森、单德贵三个支队在冀东一带坚持斗争。1940年初,包森支队来到冀东地区西部,开辟盘山根据地。4月,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建立,在桃棚、鱼子山一带设立了西北办事处及办事处区委会。
为发动群众,联合县和西北办事处区委会的干部访贫问苦、宣传抗日,并物色党员发展对象。为了保密,他们常常在田间、地头、树林里谈心、开会。
1940年9月的一个晚上,借着夜色和密林的掩护,桃棚村的王世勋、于希元、符运广、王世发,以及鱼子山村的谢凤宽,悄悄来到锯崖洞,由县委组织部长李越之、区委书记江东带领,宣誓入党,成立了党支部,推选王世勋为党支部书记。当时,桃棚为鱼子山的一个自然村,所以这个党支部又被称为鱼子山党支部。
随后,以这个党支部为基点,党的组织逐步向平原地区杜辛庄、马各庄等村发展,在平谷大地上生根发芽。到1941年,平谷已发展了600多名党员,建立了54个党支部。党员们动员群众一起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抗战政策,为抗日斗争积蓄力量。
平谷先后成为平密兴、平三密、平三蓟联合县所在地,并在附近设立兵工厂、卫生所和供给处。作为“堡垒村”,桃棚、鱼子山与盘山南北呼应,成为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由此打通了冀东与延安党中央、晋察冀中央分局的交通,秘密输送干部,传递机要信件。以此为基地,一方面向平原地区的顺义、三河、通县发展,恢复基本区、开辟新区;另一方面向长城外的兴隆、密云、滦平、承德发展,开展对伪满洲地区的工作。
桃棚村还是冀东军分区第13团的常驻基地。在百团大战中,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率领13团在平谷、蓟县等地广泛出击,不断取得辉煌战果。
1941年7月至1943年底,是抗战最艰苦最残酷的阶段。穷凶极恶的日伪军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北部山区制造大片“无人区”,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1941年11月,日军包围了鱼子山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鱼子山惨案。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桃棚、鱼子山根据地军民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和暴行吓倒,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一天,大雾弥漫,日军悄悄地摸到哨点。当发现日军时,站岗的于怀谦和陈仓已来不及藏身,他们立刻将消息树放倒,但自己却被日军抓获。日军让他俩带路去熊儿寨。为保护八路军和根据地的安全,两人跳下山崖。日军立即开枪,他俩利用熟悉的地形,躲过枪弹,成功脱险。
在党的领导下,“无人区”里不仅始终有八路军,而且建立起了民兵武装,他们住山洞密林、吃野菜树叶、打燧石取火、伐橡树铸武器,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家园,留下了“铜南山,铁北寨,打不垮的鱼子山”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