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老帽山六壮士纪念园:壮士峰上,缅怀抗日勇士
日期:2025-07-22 19:3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过去,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共同抵御外敌侵略,用不屈的意志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80载时光流转,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虽已远去,但抗战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红色印记”栏目特别推出与抗战历史有关的纪念设施背后的故事,从一处处红色设施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房山区十渡镇十渡村北的老帽山,因山顶形似老人的帽子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作为北方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无数革命先烈将鲜血洒在这里,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老帽山六壮士纪念园,正是这段光辉历史的见证。
1984年2月26日,为纪念在老帽山阻击战中与日军英勇搏斗、跳崖牺牲的六位无名烈士,共青团房山县委员会和十渡乡党委、政府在十渡村北的老帽山修建了六壮士纪念园。2017年,对纪念园进行了修缮扩建。
从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出发,沿东北方向行进不到两公里,便抵达老帽山六壮士纪念园。半山腰处,一座刻有“六壮士纪念园”字样的石碑映入眼帘,笔力遒劲,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沿着小路继续前行,视野渐渐开阔,山顶处“壮士峰”三个大字赫然在目。
六壮士纪念园石碑
踏入纪念园,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亭庄严肃穆。纪念碑正面是原中共房山县委书记李永芳的题词:“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六壮士永垂不朽”。背面记载着六名八路军战士在老帽山阻击日寇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事迹,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老帽山六壮士纪念园全貌
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亭
纪念碑亭后,一座六壮士群像雕塑巍然屹立,展现了壮士们跳崖时的英勇与决绝,如同六位壮士的坚定意志,历经风雨而不朽。
六壮士群像雕塑
作为北京市县级烈士纪念设施,老帽山六壮士纪念园每年接待祭扫纪念活动数百人。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不灭的火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延伸阅读
老帽山六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的河北易县,他们的事迹被编入教科书,广为人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曾上演过一个又一个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慷慨悲歌”,下面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房山区十渡镇的老帽山。
1943年4月,日伪军300多人携带轻重机枪、迫击炮,从霞云岭方向向十渡村进犯,企图袭击房涞涿联合县委、县政府及部队指挥机关。当时,县政府驻十渡村,冀中10分区27团团部在西庄村,十渡村驻一个新兵连,冀中印刷所和银行在西河村,兵工厂在后石门村。4月13日,县里得到消息后,时任联合县县长郝绍尧立即组织县政府人员和群众撤到西边山沟,部队派一个排在老帽山俯临河滩的山头阻击敌人,掩护政府机关人员和群众撤离。
老帽山是房山十渡村与马安村之间一座险峻的山峰。战士们提前埋伏在老帽山上,凭险据守,扼住河谷主要通道。4月14日拂晓,日伪军一进入射程,八路军战士们便一齐开火,击毙日伪军十余人。日伪军发现阻击部队人数不多,稍作调整后便组织火力以轻重机枪掩护,再次扑向山口。八路军战士分成小组,居高临下射击。战斗异常激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日伪军又一次败退,丢下数具尸体在河谷。当战士们完成预定阻击任务准备撤离时,一股日伪军在汉奸的带领下沿北侧山坡袭击过来,使战士们腹背受敌。排长一面指挥战士还击,一面组织撤退。经过一番激战,一个排的战士只剩下六个人。他们且战且退,一步步退到老帽山山顶。没子弹了,战士们就用石头砸。前面是一步步逼近山顶的日伪军,后面是悬崖。六名战士互相看了看,脸上露出慷慨赴死的刚毅神情——誓死不当俘虏。随后,纵身跳下悬崖,英勇牺牲。这就是抗战英雄“老帽山六壮士”。
日伪军撤离后,民兵在山下找到六位烈士的遗体,将其就近埋在老帽山下。
六名战士的英勇牺牲,换来了县政府部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无人知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无人知晓他们的年龄。尽管历经八十多年风雨,他们的故事从未被遗忘,他们谱写的热血壮歌也将在青山绿水间永世被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