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白乙化烈士陵园:为有牺牲多壮志

日期:2025-07-16 09:3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过去,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共同抵御外敌侵略,用不屈的意志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80载时光流转,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虽已远去,但抗战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红色印记”栏目特别推出与抗战历史有关的纪念设施背后的故事,从一处处红色设施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密云区石城镇河北村的青山绿水间,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地——白乙化烈士陵园。这里不仅是对一位英雄的深切缅怀,更是对抗日战争烽火岁月的不朽记忆。


微信图片_20250717162852.jpg

白乙化烈士陵园


“生不回平西,死不离平北”


微信图片_20250717162857.jpg

1940年,白乙化在密云冯家峪


白乙化,被誉为“小白龙”,1911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满怀激愤的白乙化一直奋战在抗日救国的阵营里,从大学校园到东北垦区,从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

1939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以下简称10团)团长的白乙化,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率10团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平北被称为“满洲国的西大门”,是日军关内、外的枢纽和咽喉,敌我必争之地。八路军曾几次挺进平北,但最终都未能站稳脚跟。为了让10团啃下这块硬骨头,司令员萧克来到10团驻地碣石村(位于今门头沟区雁翅镇)作动员,白乙化代表10团向上级表示:“生不回平西,死不离平北。”

白乙化带领10团一路拼杀,“小白龙”的部队矫健灵活,在日、伪军的眼皮底下神出鬼没、踪影难觅。1940年6月,丰滦密抗日联合县正式成立,在日伪统治的心脏地带硬生生开辟了一条连接冀东和平西两大根据地的交通走廊。9月,4000余名日、伪军对白河两岸发动了78天的大“扫荡”。白乙化下定决心,不仅要粉碎敌人的“扫荡”,还要借机开辟新区。

1941年2月4日,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带着170余人沿白河川向抗日根据地进犯,在张家坟与丰滦密游击大队展开战斗。狡猾的敌人进入王道岭后顺着马营西北面的降蓬山山脊向南面直插过来,与10团1营遭遇,激战在降蓬山山梁上打响了。白乙化迅速赶到前沿阵地进行指挥,他手持令旗站在降蓬山山顶一块大青石上,高声命令:“王亢,冲锋……”喊声未落,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头部。马营战斗胜利了,但白乙化却献出了他年仅30岁的生命。


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

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


这是白乙化的豪迈誓言,更是他的人生写照。

白乙化牺牲后,乡亲们用自家的门板将他的遗体抬下山。民间有不让黄土埋脸的习俗,又来不及造棺材,就将3块门板搭成一个三角形棺材,将他草草安葬在降蓬山东坡一棵栗子树下……


英魂永铸耀乾坤


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在白乙化牺牲地建立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民族英雄”4个大字。


微信图片_20250717162901.jpg

1944年,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在石城马营西山建立的“民族英雄”白乙化烈士纪念碑


1984年,为纪念白乙化烈士,密云县(现为密云区)人民政府在石城镇河北村南山修建白乙化烈士陵园,1985年5月竣工,并向社会开放,2002年重新修缮。陵园占地面积近4200平方米,入口处建有6米高牌楼,正面镌刻着原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手书“白乙化烈士千古”,背面刻有原中共平北地委书记段苏权手书“民族精英”。

走进陵园,来到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前,烈士戎装半身石雕像庄严而立,犹如一位不屈的战士,守卫着这片他为之献身的土地。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穿越时空,凝视着我们每一个人,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生与死的岁月。


微信图片_20250717162904.jpg

白乙化烈士陵园的石雕像及组碑


雕像背后并排竖立着4块大理石碑,中间两块镌刻着萧克手书“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等碑文,左边石碑刻着白乙化生前战友、冀东军分区第10团第二任团长王亢撰写的白乙化传略,右边石碑刻着密云县人民政府重建白乙化纪念碑记。

2006年,白乙化烈士纪念馆暨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展馆正式建成,展示了白乙化烈士生平事迹和密云地区抗日斗争的历史。纪念馆门前“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八个大字是白乙化生前战友焦若愚所题。纪念馆对面的降蓬山山顶,就是当年白乙化英勇战斗到最后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50717162908.jpg

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50717162911.jpg

白乙化烈士使用过的手枪


白乙化烈士陵园被先后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密云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基地。每年都有数万群众前来参观、吊唁、缅怀、追思、学习,其中,许多新党员在此宣誓入党,也有许多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纪念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八路、老民兵加入讲解队伍,其口传历史翔实感人,战斗经历惊心动魄,使人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烈士的英勇事迹也将永远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