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热爱 静待“花”开

日期:2025-02-20 10: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1fe8d1313635b0ab3f8b8c4a012bf00.jpg


超千万浏览量的爆款推文,数十万互动量的热门话题,人情味满满、受网友欢迎的IP形象……做出这些亮眼成绩的幕后工作者是新媒体人刘李杰。近十年来,为建设军事新媒体阵地,刘李杰不懈努力。从绿色军营到网络阵地,他的军人本色不变,对军营的热爱不减。


从肩扛“枪杆子”到手握“笔杆子”

2013年,刚毕业的刘李杰在热播剧《士兵突击》的影响下踏入军营,成为兰州军区某部的一名新兵战士。

初入军营,刘李杰对部队的好奇很快在每天高强度的新兵训练下转变为压力。5公里体测不及格、400米障碍一爬云梯就因恐高而眩晕……在体能训练中,他常常垫底。可要强的刘李杰在军营不想“掉队”,许三多挂在嘴边的“不抛弃、不放弃”成了他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体能训练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不得要领反而会事倍功半。幸运的是,刘李杰遇到了自己的“史今班长”。老班长名叫杨陆,为人亲切,性格温和。看到刘李杰陷入烦恼便主动找他谈心:“你跑步时要紧盯着比你厉害的人,跟着他跑!”在老班长的帮助下,刘李杰一边改变跑步策略,一边加训加练,渐渐地从“跟人跑”变成“人跟跑”,成长为队伍里的排头兵。入伍第二年,他便当上了副班长。


微信图片_20250219142409.jpg

刘李杰从军时的训练照。


一天,刘李杰无意间看到新兵营周报上鼓励新兵积极投稿的短讯。从小就喜欢写作、绘画的刘李杰顿时心痒起来。在老班长的鼓励下,刘李杰从新闻短讯入手,勤写勤练,随着写作技巧逐渐熟稔,他又开始尝试人物传记、诗歌的写作。冬季拉练、野营驻训、实弹演习……每一次执行任务,他都用镜头和笔触聚焦一线,记录战友练兵备战的火热情怀。

入伍两年间,刘李杰在《解放军报》、中国军网等媒体平台先后刊发稿件100余篇。从肩扛“枪杆子”到手握“笔杆子”,刘李杰在每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


打造军事新媒体阵地

2015年,刘李杰退役。得益于早先撰文写稿积累的经验,他顺利考入解放军报社,负责部队内部网站运营工作。

彼时,传媒业格局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此消彼长的快速变迁中,刘李杰敏锐地察觉到,我军军事新媒体建设大有可为。带着助力军事新媒体阵地建设的目标,刘李杰决定进入新媒体平台学习。

2018年,微博平台上只有“解放军报”“国防部发布”等官方军事账号,运维风格也相对正式和严肃。如何在保证新闻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一群可以充分展示我军风采,让大家了解部队、了解军营的军事新媒体账号,成为刘李杰思考的首要问题。

同年5月20日,微博账号“人民陆军”发布了开号后的第一条推文。炫酷的视频画面、明快的背景音乐、年轻化的剪辑方式,让“人民陆军”账号给网友们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这条推文收获了1362万次观看,1.9万用户留言,互动气氛热烈。幕后工作者正是刘李杰。“人民陆军”是他助力运维的第一个军事类新媒体账号,这条推文是他发布的第一条推文。“爆款”数据的背后是刘李杰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靠前策划、搜集素材、学习剪辑的默默付出。


微信图片_20250219142457.jpg


刘李杰备受鼓舞,军事类新媒体账号起步晚,他就向共青团、公安等领域或行业账号学习;社会媒体的宣传方式效果好,他就向社会媒体借鉴。随着不断地深耕军事新媒体领域,刘李杰逐渐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工作思路。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在月球着陆。6月3日,微博账号“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布了第一条推文——“大家好,我是嫦娥六号,现在我正在月球挖土。”

“热点事件想要吸引网友的持续关注,需要更小的记忆切口,‘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账号就是我们的一次新尝试。”刘李杰说。“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账号用拟人化的语言方式、精心设计的巧思,无形中拉近了网友与大国重器的距离。此条推文的互动量达到80万人次,短时间内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截至目前,刘李杰经手运营军事类账号近百个,紧跟时事热点,策划创意活动,打造热门IP,传递正能量……在刘李杰和众多新闻媒体人的一同努力下,这些账号逐渐成长为军队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桥梁,传播军事知识、展示军队形象、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平台化趋势明显,许多政务新媒体积极转换语态,军事新媒体阵地不断拓展,刘李杰觉得无论如何转变,把牢敏感信息红线、守好安全底线,是军事新媒体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导弹发射视频可以推算出其性能参数,从军事装备全景可以判断出其型号……军事信息安全发布的挑战无处不在,一方面,刘李杰把牢内容生产出口关,在细枝末节处都加强信息发布审核,慎之又慎;另一方面,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和互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长期做好军事新媒体账号的信息发布安全工作。

刘李杰还将自己的新媒体运营经验带进军营,多次受邀到陆军、驻港部队等单位授课交流,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提供了20多场次培训。担任北京市西城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协调微博大V参与主题公益活动;10年间捐款捐物总价值30余万元,资助学子30余名;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推广“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不论线上线下,刘李杰都在身体力行地讲述着有温度的军营故事、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我对战友说:对军营的热爱是我扎根军事新媒体事业的动力源泉,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军旅文化、科普军旅知识……我将找准自身定位,坚持严谨自律,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