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大汤山烈士陵园:为国牺牲 永垂不朽
日期:2024-09-02 18:3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在北京城北约40公里处,有一座宁静而美丽的小镇——小汤山镇,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昌平区的东南部。这里不仅景色秀美,更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传承着浓郁的红色文化。
沿着小汤山镇大汤山村向北行进,会发现一处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设施——大汤山烈士陵园。
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大汤山村为代表的小汤山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1975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大汤山村民在村北建立了烈士陵园,将散葬的21名烈士遗骸集中安葬。
大汤山烈士陵园是北京市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在院落前,树立了一块影壁石,上面刻有毛泽东同志题词“为国牺牲 永垂不朽”。在影壁石前设有卧碑,上面刻有陵园简介,概述了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
走进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高约5米,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纪念碑后是陵园的墓区,这里长眠着21名烈士的英魂,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重。
2013年7月,大汤山烈士陵园进行了集中修缮,重新规划了园内布局。在纪念碑两侧新建了配套用房,使其从原来的350多平方米扩展到6700多平方米,不仅增加了陵园的面积,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东侧房间改造为大汤山烈士纪念馆,并在烈士墓后的墙壁上增设了一组革命主题浮雕,栩栩如生地刻画着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
陵园两侧的纪念馆展览共分为峥嵘岁月、不朽丰碑、和谐发展三个部分,通过实物陈列、立体浮雕、油画创作、景观复原和图片等形式,再现了小汤山这片热土上,光辉的革命业绩以及仁人志士谱写出的不朽诗篇。
2011年12月,大汤山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北京市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其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如今,大汤山烈士陵园作为昌平区较具规模的纪念设施,是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总会手捧鲜花前来祭奠凭吊,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体悟和传承他们的崇高精神。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大、小汤山的抗日壮歌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汤山、小汤山地区发生过许多激烈战斗,其中仅仅成立5个月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就在这一带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1933年初,长城抗战结束后,日本军队开始越过长城,向华北渗透,进占察哈尔部分地区。1933年5月26日,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哈尔,成为“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支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中国军队。
但经过持续战斗后,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粮弹缺少,无钱无衣,已经没有继续进攻的能力。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前线委员会决定对同盟军进行改编。9月上旬,吉鸿昌、方振武共同作出了整编队伍的决定,将抗日同盟军改名为“抗日讨贼军”,誓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血战到底。
从10月2日至10月10日,方振武、吉鸿昌的军队在昌平虎峪村、大红门、小红门、长陵园、景陵、大汤山、小汤山、葫芦河、大柳树村、马坊村一带与蒋介石军队发生激烈战斗。士兵作战非常勇敢,方振武、吉鸿昌均亲临前线指挥。何应钦不禁惊呼:“敌以困兽之斗,抗战极为顽强。”于是,他一面赶紧向这一地区调集军队,一面乞求日军由北面向方振武、吉鸿昌军进袭。不久,日军果然向抗日同盟军狂轰滥炸,蒋介石军队也用大炮向其猛轰,抗日战士的处境极其险恶。10日傍晚,吉鸿昌、方振武率抗日同盟军将士撤出小汤山,向顺义方向转移。抗日同盟军连续苦战,伤亡惨重。至此,成立不足五个月的抗日同盟军,逐告失败。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众的抗战信心,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