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昌平烈士陵园:青山有幸埋忠骨

日期:2024-08-19 18:4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在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西北处的一座小山麓上,坐落着昌平烈士陵园。作为北京市县级烈士纪念设施,昌平烈士陵园占地面积75.41亩,2014年4月建成并向社会开放,陵园由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广场、烈士墓区等三部分组成,是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这里已经成为昌平区开展烈士公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逢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都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奠。


1.jpg


烈士陵园的前世今生

踏入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感扑面而来。走上台阶,一座汉白玉纪念碑巍然屹立在纪念广场中央,上书“昌平烈士纪念碑”,背面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后面的一面环形英烈墙,镌刻着千余名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烈士姓名,犹如一幅缓缓打开的历史画卷,诉说着昌平儿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壮烈故事。


2.jpg


昌平烈士陵园是在西峰山烈士陵园基础上改扩建的。十多年前,这里仅有50座烈士墓,却合葬着142位无名烈士。1948年5月18日,“上下店战斗”打响,后方医院就设在西峰山村,先后牺牲的140多名重伤员,也永远留在这里。

当年掩埋烈士遗骨的,就是西峰山村的村民。据当地村民回忆,当年,前方一接火,就有大批的伤员,不断地转移到西峰山村。战士牺牲了,就在西峰山村就地掩埋。为了让烈士入土为安,当时只有六七十户的西峰山村村民尽了最大努力,有的村民贡献了本为家里老人准备的棺材,棺材用完了,村民们就抬出衣柜,衣柜又用完了,村民又开始卸门板……后来,有的烈士安葬连三块门板都凑不上。刚开始安葬时,还是一人一墓,后来牺牲的人多了,一个墓就得同时掩埋四位烈士。

为了缅怀他们,昌平区将西峰山烈士陵园改扩建为昌平烈士陵园,并启动了烈士墓迁移工作,陆续将原昌平烈士陵园的烈士墓和全区各镇街的零散烈士墓迁入,实行统一保护管理。


3.png


目前,陵园墓区共有烈士墓575座,依山而建,按自然地形排列,在苍松翠柏之中,体现了墓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


别具“智慧”的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

昌平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昌平烈士陵园正门左侧,总体建筑面积1951平方米,主要陈列昌平革命历史展览及烈士事迹,图文并茂、详实直观地展现了昌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4.jpg


5.png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内的展陈设计极具“科技范”,运用语音讲解、幻影成像、滑轨屏雷达触控等技术,让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有机结合,使参观者获得沉浸式、立体化、全方位的互动体验。



高科技的展示手段让红色故事讲述更加鲜活,历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激发了参观者对革命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延展阅读:昌平第一位革命烈士

在昌平烈士陵园墓区半山腰,有两座纪念亭,其中一座是为纪念昌平第一位革命烈士杨诗田而建造的。


8.png


杨诗田是昌平介山村人,自小家境贫寒。为了生活,十几岁的他不得不到北京黄寺大街荣铜佛铺当学徒,后来到长辛店当了一名铁路工人。在那个工人饱受压迫、工钱常被拖欠的年代,杨诗田心中种下了追求平等与自由的信念。


9.jpg


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高度重视工人运动,成立了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李大钊委派邓中夏、何孟雄等人深入长辛店、南口等地向铁路工人传播革命道理。杨诗田在长辛店的劳动补习学校学习时,逐渐明白了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毅然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京北铁路工人中的革命骨干。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为了争自由、争人权,决定于2月4日举行总罢工,全线路数万名工人同时罢工,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京汉铁路立即瘫痪。


10.png


吴佩孚等反动军阀气急败坏,立即展开血腥镇压。2月6日,杨诗田的工友吴祯等人因粉碎了敌人破坏罢工斗争的计划遭到军警逮捕。2月7日,杨诗田高擎红旗和工友到关押吴祯等人的长辛店警察署,要求军警放人,高声呼喊:“还我工友!”“还我自由!”正在这时,军警向人群开枪,杨诗田胸口中弹,倒在了血泊中,终年39岁。


11.jpg


望着眼前的烈士纪念碑,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仍能看到二七大罢工运动中,那个高举红旗,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共产党员杨诗田,他的精神必将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奋勇向前。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