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故事会丨她是拥军模范,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

日期:2023-12-27 10:0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1949年10月1日,一位来自河北平山县的大娘被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亲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之后,毛主席走到她身边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大娘回答道:“我叫戎冠秀!”

听闻这句话,毛泽东立刻笑着说:“哦,这个名字!我记得,子弟兵的母亲啊!”

这位叫戎冠秀的大娘到底做了什么,会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为什么连毛主席都知道她呢?


疲于生计 八路军传希望

戎冠秀出生于河北平山县,她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活下去。

9岁那年,她就因家境贫寒被母亲用9吊钱卖给了邻村李家做童养媳,14岁那年正式嫁给了丈夫李有。分家的时候,她和丈夫只分到八斗粮食、一只马勺和两个碗。

有一年,连续三个月,锅里连个糠皮都见不到,戎冠秀三岁的儿子被活活饿死。1928年,因生活所迫,戎冠秀一家不得不搬到下盘松村另谋生路,在地主家的荒山沟里开了几亩坡地。

那个年代,沉重的剥削和压迫无处不在:打下的粮食连同瓜菜秸草,都要拿出一半给东家;春天从东家借的一石粮食,秋后要还一石五斗,全家吃糠咽菜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由于每天为全家人的生计操心,戎冠秀不到40岁就已经有了白头发,她总是在想:穷人什么时候才能活出人样啊?


戎冠秀


当时的她并不知道,此时,一股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力量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就在她搬到下盘松村的前一年、也就是1927年,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给正处于困境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之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火种也烧到了戎冠秀的家乡。

那一年,地主突然收回戎冠秀一家耕种了十年的土地,眼瞅着生路即将断绝,这时候,八路军来了!

平山县迅速成为抗日根据地,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腹地——下盘松村也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


积极入党 带领妇女做军鞋

八路军的到来不仅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生机,也改变了戎冠秀的人生命运。特别是那年寒冬腊月,八路军送给她的黑豆,一下子拉近了戎冠秀与八路军的距离。



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说:“八路军给了我家一瓢黑豆,我奶奶说没有这瓢黑豆,孩子没准就饿死了。”


戎冠秀和战士们


戎冠秀一家的生活稳定了下来,收回的土地也还给了他们,也正是在那一年,戎冠秀的丈夫李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推举为下盘松农村抗日救国会主任。

戎冠秀积极协助丈夫发动群众支前抗战。那时,只要是组织需要的地方,就能看到戎冠秀忙碌的身影。

在她的协助下,下盘松村的农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李秀玲说:“奶奶的热情非常高涨,她善良能干,整天不闲着,她比我爷爷更活跃。”




1938年,戎冠秀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她识字不多,但入党的誓词,她都牢记在心。

入党后不久,戎冠秀便凭着优异的工作成绩,被推举为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会长。

刚一上任,她就立即组织全村准备军鞋、军粮等军需物资。盛夏的深夜,蚊虫密布,戎冠秀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在昏暗的光线下纳鞋底、做军鞋,不敢有丝毫懈怠,只为了八路军战士们尽早穿上鞋子。到了白天,她还会督促村里其他妇女赶制军鞋。李秀玲说:“八路军整天翻梁爬坡,所以我们做鞋一定要做得结结实实的,要叫八路军穿在脚上都说好。”


戎冠秀组织妇女做军鞋




在戎冠秀的带领下,下盘松村的军鞋做得又快又好,在根据地当中十分出名,还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夸奖,这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备受鼓舞。


尽力救伤员 成为子弟兵母亲

1941年至1943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戎冠秀带领妇救会给前线的战士送水送饭,救护伤员。日军进村时,她又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常常几天几夜不能合眼。

1942年初春,戎冠秀的家里来了一个浑身是血、双目紧闭的危重伤员,连抬担架的都说他没救了。可戎冠秀没有放弃,她先用温开水给伤员擦洗伤口,再敷上中草药。

由于伤员牙关紧闭,喂到嘴里的水都顺着嘴角流了出来,戎冠秀就用小勺轻轻撬开他的牙缝,一滴一滴喂,半碗水足足喂了一个小时。



看到伤员光着脚,情急之下,她就用棉袄里的棉花给伤员包上。

伤员得救了,他紧紧拉着戎冠秀的手连声说:“好人啊,您比我娘还要亲啊!”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曾多次在戎冠秀的家中上演,她自己都记不清救过多少人。

1944年2月,为了表彰那些在敌后抗日战争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晋察冀边区举行表彰大会,戎冠秀获得了“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还在大会上进行了发言。


戎冠秀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而就在她准备回去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战士突然大步走到她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小战士接下来的解释,让戎冠秀慢慢想了起来:原来,在两年前的日军大扫荡中,下盘松村的伤员转运站每天都会有大批的八路军伤员路过或短暂休养。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戎冠秀都会第一时间组织妇女前去帮忙。

一天清晨,她正在山梁上放哨,这时位于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个草人同时倒了,这是敌人来了的信号,戎冠秀马上到山上去侦察敌情,但就在此时,她却意外地发现,一名胳膊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正沿着山路往村里走去,她急忙小声喊住这名战士,并带着他到山上一处人迹罕至的高坡躲避。

她的孙子李永平说:“她把八路军战士领到一个村民用来藏身的山洞,到达山洞后,她非常警觉,认为这个山洞里人太多,不够安全,就把八路军战士领到另外一个山洞。”




就在戎冠秀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发现对面的半山腰处也有一个隐秘的洞穴,正好方便隐藏,她马上将小战士扶到洞穴的下方,可是洞穴的入口距离地面足有一人多高,伤员根本没法自己进去。

枪炮声此时已经很近了,戎冠秀立刻蹲了下去,不顾小战士的拒绝,硬是逼着他踩在自己的肩膀上,帮助他爬进了洞里。之后,她自己又匆匆转身下山,密切观察日军的动向。一直到搜捕的日军撤离,她才悄悄返回山洞。


戎冠秀亲自再现肩扛八路军重伤员进山洞的真实场景


随后她又将伤员带回了自己家中疗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受伤的小战士很快痊愈了。临行前,这名战士深情地喊了戎冠秀一声“妈妈”。两年后,两人竟然重逢在大会上。

这个战士叫邓仕均,此时已经成了战斗英雄,而他与戎冠秀的故事也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晋察冀边区。


荣誉加身 更愿奉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4月,中共中央抵达晋察冀军区驻地,而刚刚抵达的毛主席很快便从聂荣臻那里听说了戎冠秀的名字。

1949年9月的一天,下盘松村党支部突然收到上级的电报,要求戎冠秀马上启程前往北京。

1949年9月21日,全国第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在京正式召开,戎冠秀光荣地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几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正式举行,戎冠秀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戎冠秀和毛主席见面


之后,便发生了开篇那一幕。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说:“在开国大典的宴会上,毛主席握着我奶奶的手,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我奶奶说我叫戎冠秀,毛主席说这个名字我知道啊我记得,我奶奶听了这句话热泪盈眶。”




回到村子后,戎冠秀依然每天坚持下地干活,按时按量完成劳动指标。


戎冠秀


不仅如此,她还坚持每天早起去拾荒,拾来的废品也全部上交,不要任何报酬。

1950年,第一届全国工农兵劳模和战斗英雄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戎冠秀和她当年照顾的伤员邓仕均又相遇了,后来他们还一起参加了1950年的国庆大典。

然而,短短一年后,邓仕均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大家怕老太太难过,一直不忍心告诉她,直到1959年,戎冠秀再次参加国庆典礼时才得知这个消息。

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说:“奶奶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就瘫坐在椅子上,泪哗哗地流下来。”

戎冠秀的三儿子李兰金同样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当年征兵时,戎冠秀曾当着乡亲们的面首先表态:“俺的三个儿子都报名!验上哪个就让哪个去!都验上了都去!要是不嫌俺老伴老,就让他给咱部队喂马去!”



戎冠秀的举动感动了村里的乡亲们,大家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后来,她的三儿子李兰金参了军,并且参加了抗美援朝。

1951年的一天,戎冠秀刚回家,就听到了三儿子牺牲的消息。她先是腿一软,但马上就站稳了。

戎冠秀的孙女李秀玲回忆说:“家里人都在哭,奶奶却没哭,她说哭什么?没有牺牲,不流血汗,能换得咱们的胜利吗?兰金子是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的。”

三儿子走了,不幸并没有结束。

1958年,就在戎冠秀带领大家拼命为集体事业大干时,她的大儿子不幸得了重病,住院8个月后,大儿子因病去世,戎冠秀对家人说:人死不能复生,该咋干还咋干!随后便带领大家投身到了集体劳动中。

戎冠秀曾说:“我这样教育儿女,有的人想不通,他们说我是铁心人,没有当娘的心肠,把孩子送得死的死、远的远,你就不想吗?我说:儿女都是娘的连心肉,死了、走了,还能不想?虽说孩子是自己生的,可都是党培养教育的人,应该归国家。”

是啊,孩子走了,作为母亲的戎冠秀怎能无动于衷?三儿子去世后,有人看到她在田埂上偷偷哭过,向远方大声喊着“兰金子”的名字;大儿子下葬后,她经常会到墓前除草、打扫。

而更多的时候,她则将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投射到了千千万万子弟兵的身上:1960年戎冠秀作为河北省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成员,前往一线部队慰问解放军。


戎冠秀和解放军战士在一起


在那里,她仍像当年关心八路军一样,为战士浆洗缝补。不仅如此,她还认真倾听每一个战士的思乡之情,战士们在倾诉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叫她一声“妈妈”。

1978年8月,戎冠秀的大孙子李耿成通过各项测试,成为了光荣的人民子弟兵,老人在村口的白杨树下为他送别。

那两棵白杨树,是35年前三儿子李兰金参军时,戎冠秀亲手种下的。那时她指着小树苗对三儿子说:“敌人打不完,别回来见我。”

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两棵白杨树见证了戎冠秀家第三代人走进了部队——拥军的热情早就融入到了他们全家人的血液当中。


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送给戎冠秀“爱国拥军”金匾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

老人逝世后,聂荣臻元帅第一时间发去唁电。唁电中写道:“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