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故事会丨退役女兵变身“时传祥”,环卫一线美名扬

日期:2023-06-26 15: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我叫李萌,今年31岁,我是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抽粪班班长,我们负责东城区南片200余座的粪井粪便抽运工作。”

上面这段自我介绍录制于2020年,当然,直到今年,这个已经33岁的姑娘依然在抽粪班辛勤工作着。而且,这份工作她已经坚持了12年。

估计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么一算,这姑娘20出头就开始干抽大粪的活了?世界那么大,工作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年纪干嘛这么想不开选这行啊?

跟您说,不止您奇怪,就连当年的抽粪班都很震惊,因为她们当时已经十多年没有年轻人加入了。那么,这个叫李萌的姑娘当年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退役女兵 自愿掏粪

在当抽粪工人之前,李萌曾经是个女兵。而在当兵之前,她也只是个胡同里长大的、平时连家务活都不怎么干的北京大妞。

不过,几年的军旅生活改变了她,很多她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挑战,在军营里都做到了。比如军姿一站就是6个小时、15分钟内跑完3公里、熟记3000个以上电话号码等等等等……

而在军营里,她也意识到了这身军装的分量以及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我之前当过两年兵,在陕西某部队服役了两年,在这个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西安的震感也是非常强的。其实那还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我穿着军装去买生活用品,就看见一个大学生给我鞠了个躬,说解放军阿姨你能给我捐捐款吗?我们是要捐给灾区的。当时我都快笑出来了,我说我18岁你管我叫阿姨?可是那个时候我的那个津贴才240多块钱,然后我就把我妈给我的那个卡,大概里边也有个四五千块钱,我就全都给他了。”

在军队的教育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李萌身体里的每一寸细胞,即便是在她退役之后、面临选择新的工作时,她的这种意识也没有丝毫减退,在她看来,工作没有高低贵贱,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当时,在东城区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现场,李萌发现:公交、铁路、邮局等单位的咨询台前都挤得水泄不通,而环卫部门却门可罗雀,连一个咨询的人都没有。她便径直来到环卫台前。

环卫局时任书记李庆君很好奇,便问她怎么看待掏粪这个工作,李萌的回答让李书记非常满意,她说:“北京的平房密集、住户多,院里大多没有独立卫生间,公厕清运事关胡同住户的生活质量。凭双手劳动挣钱,还能给别人带来幸福,不丢人。”

就冲这个回答,她当场就被录取了。


脏累全不怕 努力当行家

其实,经历过部队的磨练,李萌从来没觉得掏粪是个多苦、多丢脸的工作,可恰恰是因为她在部队表现优秀,亲友们就更不能理解了,有朋友问她:你一个在部队受嘉奖的人,干嘛要去掏粪啊?

当妈的更是心疼,她想让女儿来自己开的旅行社工作,导游、会计随便选,工资能给开九千,还有老妈罩着,不比抽大粪强个千百倍?

可李萌却觉得,自己在部队时就喜欢干净,甚至每天晚上都会把扫把藏起来,第二天第一个起床打扫卫生。这种热情不正是搞环卫的先天优势吗?

最终,李萌说服了家人,来到了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三八女子抽粪班。

咱前面也说了,抽粪班已经十多年没有年轻人加入了,班长李学玲除了惊讶,更多的是开心。她对李萌说:抽粪工作影响着民生,如果北京城连续一个月没有抽粪的话,到时候粪便将会溢得满大街都是。

听到这些以后,李萌觉得身上的使命感更强了。不过,班长也告诉她,她们负责的630个公厕都是在旧居民区,道路狭窄,工作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一定要和居民处理好关系,李萌听后信心十足,当时的她没有料到,考验很快就来了。

第一次抽粪时,李萌就被吓了一大跳:当粪井一打开,熏天的臭气扑面而来,粪井里爬满了蛆虫,还有超大号的老鼠窜来窜去,李萌尖叫一声,曾经英姿飒爽的女战士竟然差点就吓哭了,身子一转就开始哇哇吐——得,早饭算是全白吃了。带她的师傅看见她这样,心就凉了一半:唉,这姑娘怕是留不住啊!

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萌竟然留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她就主动扛起了抽粪管。直径20多厘米的粪管,不加压时就有三四十斤,加压后足有上百斤重,刚开始上手的李萌,经常被粪管子甩得满身都是粪水。

回忆起当时的尴尬,她说:“学这个抱管子其实还是挺难的,真空状态的时候,你要想挪动它,它是要达到上百斤的,在我第一次自己运转这个管子的时候,管子也脏了,然后抱出来之后我的衣服也脏了。然后那个时候就觉得不是学技术去,天天都是玩水去了,就是就是无限的在……不是洗衣服,就是在洗管子。”   

李萌知道,抱管子也是技术活,她用心体会着师傅的话:“要用巧劲,用心体会,掌握力道。” 

其实,抱管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将抽粪管对准井口进行作业。在井中晃动管子、调整位置,抽出粪污上漂浮的脏东西,俗称“打漂”,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一个不小心,管子的吸力还会把人带进去!

而且如果粪管堵住了,工作人员还要用手将杂物抠出来,和这种场面相比,开井盖、溅一身粪水那都是开胃小菜了。他们每天要抽4车粪,每车3吨,5个多小时下来,李萌累得直冒汗。

不过,凭着一股韧劲,她一直没有退缩,而且始终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为了防止本能的呕吐,她就干脆不吃早饭,空腹上阵;粪管重,她就多试几次,直到一系列流程能够一气呵成;为了避免将粪污沾染到身上,她每次细心地琢磨方法、要领,直到她的衣服在每次工作结束后都能干净示人。

这些变化也让同事对这个小姑娘的看法改观了不少。他们不知道的是: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就造就了李萌不会屈服的品格。

再加上她所在的单位正是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所在的单位,时传祥您应该听说过吧?他曾是北京市原崇文区清洁队的掏粪工人,也是解放后咱们国家第一代劳动模范。他说过的“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10个大字至今仍然贴在环卫中心的显眼位置。

报到当天,班长带李萌参观时传祥纪念馆时,她所看到的奖章、听到的事迹,早已让她热血澎湃,所以,遇到困难时,她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师傅终于对她说:你可以独立作业了。


群众不理解 真心换真心

好不容易掌握了技术,李萌特别开心,然而现实再次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一次,在一所小学门口,李萌正拉开井盖,准备作业。一个上学路过的小朋友好奇地朝井里探头探脑,想看看下面是个啥。这时,家长跑过来,捏着鼻子,拉着孩子迅速离开了。

更让人难堪的是,那名家长边跑还边教育孩子:“你要是不好好上学,长大了也只能干这样的工作。”

李萌很生气,她当时真的很想问问那个家长:“你怎么知道我以前没好好上学?你不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说话?”

又有一天,李萌正在作业,一群人围上来。他们都觉得一个小姑娘干抽粪的活儿可太新鲜了,一群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说李萌一定在玩摆拍,还有的人说她一定是来体验生活的,这样的话听多了,李萌也都免疫了,就像她再也闻不到厕所的臭气一样,也听不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冷言冷语可以不听,可李萌没料到,干这份工作竟然还会和别人产生肢体冲突:“我就记得有一次去那个菜市场,然后正好有一个菜贩就把我的那个井子给挡住了,我就说那个阿姨能不能先挪一下,我说我要干活了,然后她就不愿意挪,急了,然后就拉着我的手就咬我手。”

这一口咬得那叫一个狠,直接把李萌的手咬出了血。即便如此,她还是含着眼泪把工作做完了。但是通过这件事,李萌也意识到了一件事:“这件事之后又让我觉得就是之前一直在跟这个技术干活、衣服较劲,但是更重要的我觉得是和周围的这些人打交道。”

从此以后,每天下班,李萌的目的地不再是家,而是每天不同的工作地点。她会倾听周围居民的意见,重新规划作业的路线和时间,减少作业给居民带来的打扰。

胡同里老人多一些的,早上就抽得快一点,不影响老人晒被子做饭;年轻人或学生多一点的,就避开七八点的上班上学高峰时段。作业时,一套娴熟的动作,能让她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抽粪工作,不耽误日常居民的出行、活动。

由于胡同内部的道路狭窄,作业车辆进入后基本就占满了通行道路。开工前,李萌通常还要耗费几十分钟来挪走胡同里的自行车、电瓶车和杂物等。和各家熟络后,胡同里停的车是谁家的,她都一清二楚。

立春后,各家就开始修房补漏。胡同细密蜿蜒,原本抽粪车都是卡着路沿走。你家多建一点、他家多建一点,车就过不去了。

一个大爷就曾因此和李萌起过争执。后来李萌想出一招,她对大爷说:“您收回一点,我给您盖一个花架子”,就这样化解了冲突。

疫情时期,人们担心粪便、尿液传播病毒,都不敢去公厕。但环卫工人却不能害怕,当时李萌的单位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李萌还专门给街坊邻居们发了一封信,告诉大家:我们既能做好抽粪工作,也能做好消杀工作,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这封信犹如一枚定海神针,极大地缓解了民众的情绪。


百姓看得见 做啥都很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萌也感受到了变化:当第一次有阿姨跟她说“你辛苦了”,当酷暑时大爷大妈为她递上冰棍饮料,当下雪天她发现为了防止她滑倒、井盖周围早已撒好了炉灰,当大雨天有个老人为她撑起一把伞、自己却被浇透……她便知道,她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街坊大姐说:“我觉得这小姑娘干这个就确实不错了,真不容易,尤其是这个掏粪工人又脏又累,我都给她点赞!也不是说她能拿多少钱是不是?他们要把钱看得那么重,他们就不干这个了。”

街坊大爷也称赞道:“那头几天那么冷,那个井盖子都结上了冰,他们都敲了多长时间才把它敲掉,我看了我都是……干这个活,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大家。”

2012年,李萌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通知她被评为了“北京榜样”、请她去领奖。李萌的第一反应是:诈骗电话吧?我都没报名怎么会得奖?对方的回答是:“是老百姓给你报的名”。那一刻,李萌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后来,她又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二十大代表。她会借着这些机会,把老百姓的声音、把一线环卫工人的声音传递出来,也把党的政策讲给大家听。

说起党的政策,最让李萌感慨的就是“公厕革命”以来,北京城公共厕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自己小时候上公厕都得踮着脚、捏着鼻子,上完了恨不得赶紧跑出来。

但“公厕革命”以来,本着“一厕一设计”的原则,胡同里如果老人多,坐便器就会多设计一些;孩子多,就会设计母婴室;有残障人士,就增加无障碍设施,有的公厕甚至还装上了Wi-Fi,甚至有大爷向李萌吐槽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赖在厕所里面玩游戏不出来了。

不仅是厕所发生了巨变,李萌的作业设备也实现了升级:“以前师傅说脚踩管子是给管子号脉,有个小瓶子就能给管子堵上,我们老拿手去掏,现在都不用担心这个了。现在咱们这管线都通了,全是新的,公厕革命之后,我们的粪井管线也都提升了。”


觅得真爱 获奖无数

当年,很多亲友都担心,李萌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估计很难找到对象了,那么,身为抽粪工人的她是否能找到理解她、爱她的另一半呢?

李萌接受采访时说:“一听环卫这个词,可能我妈就不会同意我来,因为她就觉得你有这么多选择,你为什么非得选择这个工作,觉得我就不正常,会影响你以后谈朋友啊或者成家立业或者等等等,我说如果不选择这个工作就不影响了吗?跟工作有什么关系?”

是啊,工作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呢?李萌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而恰恰就在2012年,也就是李萌被评为北京榜样的那一年,李萌不仅彻底改变了家人对她工作的看法,也遇到了可以牵手一生的人。

李萌的爱人叫于庆,是和她同一个部队的战友。李萌退役那年,于庆给她发短信说:“我还没有看过天安门呢。”李萌立刻热情地回复:“来呀,我陪你看。”

一趟北京之旅,让两个年轻人的心靠得更近了。当时,李萌已经是环卫工人,于庆仍然在部队服役。他之前就觉得李萌是个能吃苦的女孩,而当得知李萌的工作后,于庆不仅没有嫌弃,反而对这个姑娘好感度爆棚!

于庆把李萌视为城市需要的天使,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发的全是李萌的工作和自己的观点。李萌过生日,全班战士都和于庆一起为她高唱《生日快乐歌》……

其实,于庆老家在辽宁大连,家里条件很好,但为了李萌,退役后,他毅然选择来了北京,在地铁公司工作。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上了小学,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在女儿面前,李萌对自己的职业也充满着骄傲和自信:“我也不会说瞒着她,妈妈的工作呀什么的,现在都知道她妈妈是个环卫小天使,让孩子们知道劳动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正面的去告诉她,她才会有正确的接受。”

2023年2月,李萌入选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名单;3月,她入选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是北京唯一的上榜个人。

这么多荣誉加身,李萌也没有骄傲半分,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因为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是她们班里最年轻的环卫工人。

是啊,社会上给一些工作添加的标签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去掉的,特别是对女孩子来说,做这种脏活累活,和她们爱美的天性怎么看都是一种冲突。

但作为退役军人的李萌,能有这种事业与爱情双丰收的人生,或许是一个鲜活的证明:当你对一项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业全情投入,你收获的“美”与“幸福”,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