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 刘金良:退役老兵的“甜蜜事业”

日期:2023-06-09 10: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刘金良,男,1985年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济宁支队,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曾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荣登2022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刘金良转业后创立北京神农之乡养蜂专业合作社,他立志于推广科学养蜂法,运用新的养蜂生产技术和新的生产模式,带动家乡蜂农增收致富。



从事“甜蜜事业”闯出创业路

大学毕业后,因为向往部队生活,刘金良在母亲的鼓励下报名参军。服役期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7年获得嘉奖一次。转业后,刘金良从事技术工作。

由于父母是养蜂人,他对蜜蜂也有着特殊的感情,“蜜蜂就像我的朋友一样,那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养蜂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这些蜜蜂帮了我们家大忙了。”他时刻关注家乡蜂产业的发展,看到密云对蜂产业的扶持,看到产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他决定回家养蜂。2015年,刘金良辞掉在别人眼里体面的工作,从父母手中接过蜂箱,成了十里八村最年轻的蜂农。



刚从事养蜂事业时,他仍然沿用父辈的方法养蜂,但由于雨水少、气温高,蜂蜜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这让他觉得不能再按照老方法靠天吃饭。他决定走出去,学习新技术。在密云区园林绿化局、镇政府等多方帮助下,刘金良先后拜访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多位专家,赴江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多次访名师、学技术,将最新科研技术及管理方法应用到蜂产品研发和蜂群管理。

为了提高蜂王浆的生产效率,刘金良赴江西学习“免移虫”取浆技术,并带回免移虫取浆设备,应用到自己的养蜂中,成立密云区第一个应用免移虫取浆设备蜂场。有了“免移虫”取蜂王浆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刘金良养殖的蜜蜂成活率高、质量好。仅一年时间,刘金良自家的蜂箱就由100多箱增加至300箱。

为了提高蜂产品附加值,他还学习了“蜂毒”的生产方法。“蜂毒”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广阔。刘金良通过生产“蜂毒”,使得蜂场获得增收,这让他更加认定年轻人在养蜂事业上必将有所作为,于是更加努力投入到养蜂事业中。


带领家乡蜂农走上致富路

2018年,刘金良接触到“多箱体养蜂”技术,他了解到,应用这项新型养蜂技术,不仅养出的蜂群强壮,还可以提高蜂蜜、蜂王浆、蜂毒、蜂胶等蜂产品的产量,相对传统养蜂法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多箱体养蜂”技术之后,刘金良的养殖规模超过了2000箱,收益相比于传统养殖模式更是有了很大的提升。“举个例子,我父亲养殖蜜蜂30余年,平均200箱蜜蜂每年产出的毛利润在12万、13万元左右。相比之下,同等的养殖数量,采用‘多箱体养蜂’技术后,毛利润能达到每年15万至20万元左右,甚至更高。”

自己的蜂场发展壮大,刘金良并没有忘记乡亲们。“密云四季分明、三季有花,是极佳的养蜂宝地,养蜂历史久远。蜂产业的发展需要蜂农共同进步,我希望每一位蜂农都能通过最新的养蜂技术实现增收。

但改变传统的养殖理念需要一定过程,包括刘金良父母在内,对他提出的各种养殖新技术存有疑虑。“大家都怕养不好,造成损失。”



2021年,“首届全国成熟蜂蜜生产现场观摩会”和“成熟蜂蜜专项技术交流会”在刘金良的蜂场举办,17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通过专家讲解和现场蜂蜜测产,切身感受养蜂生产模式的发展变革。刘金良用他的“多箱体养蜂”技术实践成果,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蜂农实际展示了多箱体成熟蜜蜂的生产成果与增收效益,让蜂农知道由传统的采稀蜜向成熟蜜生产模式转变可以实现增产增收30%以上,在降低劳动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蜂产品质量。其他蜂农逐渐看到新技术养殖带来的好处,纷纷开始向刘金良请教学习。

他积极帮扶低收入蜂农,给予他们现场及远程技术指导,开通线上直播课,免费为蜂农传授养蜂新技术。目前,刘金良累计带动密云区200余户蜂农增收致富,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向承德、张家口等地7万余蜂农进行技术推广。

刘金良带着家乡蜂农,靠着养蜂这项“甜蜜事业”闯出一条致富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我们的‘甜蜜事业’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甜。”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