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故事会丨这样的兵妈妈,哪个士兵不爱呢?

日期:2023-05-09 10: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说起新兵入伍,最难适应的阶段估计就是头几个月了:毕竟生活环境和家里完全不同,陌生的战友也需要慢慢磨合。

特别是赶上过春节的时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终于不再是课本里的一句话,而是能切身感受到的惆怅,这估计是每个新战士都要经历的过程。

不过对于曾在北京周边地区当过兵的一些人,他们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在最孤独、郁闷,甚至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位兵妈妈可以寻求帮助,而且几乎有求必应。

这位兵妈妈是谁?她又是如何与绿色军营结缘的呢?


“爱兵之旅”从何开启?

1969年3月12日,北京延庆永宁镇锣鼓喧天,在乡亲们的护送下,一位18岁的少女踏上了从军之路,她也是永宁县城第一个参军的女兵。

临行前,少女的父亲对她千叮万嘱:孩子啊,你成咱永宁的花木兰啦!你要为咱永宁的父老乡亲争气!好好当兵!为国争光!

这位永宁的“花木兰”,就是咱们今天故事的主角——韩瑞芬。



父亲的嘱托她一直没忘,带着从军报国的信念,刚刚走入军营的她就立下了为军队奉献一生的誓言。在部队里,无论是打靶、跑步、还是体能训练,她样样争先。

军旅生涯40年,她曾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一步一步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大校军官。

韩瑞芬始终牢记着,是党和部队把她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培养成为了共和国的大校。自己没有理由不报党恩,没有理由不回报社会。

那么,她又是怎么逐渐成为战士们眼中的兵妈妈的呢?

这事儿要从1988年说起了。

有一天,时任北京军区测绘大队政治处主任的韩瑞芬正在办公室里写报告,突然一个人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韩瑞芬仔细一瞧,哦,原来是一位姓闫的小战士。

小闫一上来就问韩瑞芬:你为什么让我复员?韩瑞芬一愣,反问道:“你哪儿来的消息啊?复员的事党支部还没研究呢!”

一句话,让小闫的态度缓和了下来,韩瑞芬便借机和他谈起了心。结果这一聊就是两个小时,韩瑞芬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让小闫十分触动,最后他表示自己一定服从组织安排。

也正是这件事,让韩瑞芬意识到:平时真的应该和战士们多沟通,才能把他们的烦恼化解在萌芽状态。


韩瑞芬和官兵们谈心。


从此之后,她繁忙的工作中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各个基层部队给战士们讲课。

从1990年开始,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韩瑞芬都会驱车千余里,跑遍北京军区所属部队,为新兵讲课,也为老兵送行。


真情付出温暖战士心

回到机关后,韩瑞芬会收到许多战士们的来信,现在她的家里已经收藏了上万封。

那么这些被韩瑞芬视作宝贝的家书中,都藏着哪些故事呢?



在众多的来信中,有一封是叫陈城的小战士写的,里面写道:

亲爱的韩妈妈,来到部队已经有两个月了,我们班长一直提到您,把您说得很好很好,可是我不是很信,想着什么时候能看见这位传说中的韩妈妈,想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直到大年三十看见您的慈祥的面孔,直到那天听见您的交流互动,我才发现班长讲的一切都是真的。您就是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慈母,默默地在我们身后为我们付出着……

信的字数虽然不多,但每个字都体现着爱的温度。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韩瑞芬都会放弃和家人团聚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一起过节。因为在她看来,和家人每天都能见,但战士们远离家人,更需要关爱。

2003年春节,某部队总站的女兵正在宣化进行新兵训练。韩瑞芬带着丈夫、女儿驱车二百多公里,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来看望这些新兵姑娘。

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包饺子、搞春晚、看电视,韩瑞芬还带来了自己买的节日小礼品,让新兵在离开父母呵护的第一个春节,感受到了慈母般的关爱……女兵们一个个都哭了,不停地喊着“韩妈妈”……

其实一直以来,在春节前后,部队里都会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这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作为军人的韩瑞芬更是深有感触。

春节期间正是新兵连集训的时候,这时韩瑞芬就化身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她要给新兵上第一堂课,那么这堂课一般都会讲什么呢?

韩瑞芬接受采访说道:多年来给新兵讲课,我给他们端正入伍动机,过好5关:想家关、吃苦观、荣誉观、心理调试观、组织分配观,主要是为了他们更快地适应部队的生活,实现从老百姓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2004年1月,天气异常寒冷,韩瑞芬来到北京军区警卫营新兵连,与新战士谈心。

新兵中有一个叫谈子民的小战士,当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交谈竟然让他和韩瑞芬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的5月,谈子民在工作中左手手指骨折。韩瑞芬知道后,两次为他联系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骨科专家,安排手术事宜。

手术当天,她一直陪在医院,之后还几次到医院照顾谈子民,养病期间,谈子民也向韩瑞芬敞开了心扉,倾诉着自己未圆的“大学梦”。韩瑞芬把他的话放在了心上,之后多次鼓励他报考军校。

2006年9月,谈子民考上了解放军理工大学。上学期间,韩瑞芬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毕业后,谈子民被分到北京卫戍区基层部队,韩瑞芬也对他一直关怀备至。谈子民曾说:是韩妈妈的鼓励改变了他的人生。

韩瑞芬照顾新兵,也不会忘了老兵。

每逢老兵退伍,这也是韩瑞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也要为战士们上好最后一堂课。

她知道随着离队时间越来越近,有些老兵会为个人发展而感到担忧。

在他们最迷茫的时候,韩瑞芬来到他们中间为他们答疑解惑:她告诉战士们留下的是人才,出炉的是好干部,这不是结束,而是人生新的起点。

咱们就说一个叫晏少兵的战士,他在当新兵的时候听过韩瑞芬的课,很敬佩她,所以两年后准备退伍时,他还和韩瑞芬彼此留了电话。回地方后,晏少兵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时陷入了迷茫。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了韩瑞芬的电话,当晏少兵把自己的情况全盘说出后,韩瑞芬和他谈了很久,让他明白了“愚者等待机会、强者把握机会、智者创造机会”的道理。

此后,韩瑞芬没少和晏少兵沟通,在她的指导帮助下,晏少兵最后被乡里录用为经管员,负责财政工作。后来还担任了乡长,之后又被提拔为乡党委书记。


发挥余热汇集正能量

从1990年以来,韩瑞芬为基层官兵上了上千场的课,听众高达10万人次,心理疏导3600多人次。 



2008年,她退休了。不过,一日士兵,终身士兵,退休后的她在拥军之路上,又做了哪些事呢?

退休后,韩瑞芬成为了石景山区慈善协会形象大使。

为了丰富部队文化生活,她发动了20多名老艺术家、离退休军人,组成了“兵妈妈慰问退伍老兵演出队”。

演出队的志愿者们大都来自总政歌舞团、空政文工团、战友文工团。

她们深入连队俱乐部、战士宿舍、火车站台,为退伍老兵演出四十多场,受到了老兵们的热烈欢迎。韩瑞芬说:

这个艺术团是我们在家成立的,我老伴我们俩共同组织,大家特别有那种真诚,对兵那种爱的真诚,对部队那种深情,所以你看每天有时候一天两场啊,很累很累的,非常累,什么条件也有,有的条件也不好,有的也没有大礼堂,可不就在连队唱是吧?越是在连队,越是跟战士特别近,就是那种唱的时候唱着军歌唱着唱着就流着眼泪,就特别感动。

每到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韩瑞芬依然会保持退休前的习惯,深入到基层连队去看望战士们。

而且作为女性和母亲,她特别能理解军人和军嫂的一些心结和痛苦,于是,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用大量时间为官兵、军嫂、亲朋好友和素不相识的人做心理疏导。

战士们给她写信诉说心事,她都一一给予回复,素不相识的人打来电话,她都热心答疑解惑。

还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婚姻、工作等实际问题,而且您别说,她还真是个特别靠谱的红娘和“职场中介”,先后为15对儿年轻人牵成了红线、为23名转业干部和退伍老兵联系了工作。

2022年的初夏,韩瑞芬接到了一通来自内蒙古的电话,这通电话让她格外的激动,怎么回事呢?原来,她18年前帮助过的男孩——小化豪就要当兵入伍了! 

故事要从 2004年说起,当时内蒙古朱日和基地的干事刘文林家中刚满两周岁的孩子刘化豪突然生了重病,当地医院诊断为骨癌。

这个噩耗就像一个晴天霹雳,把一个幸福的军人家庭劈得粉碎。基地领导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要求尽最大的努力救助孩子。

当时正在外地检查工作的韩瑞芬得到消息后,也非常着急,一回到北京,她就赶往医院看望。



当时的小化豪已经被病痛折磨了一个多月,虽然有专家连夜会诊,但是由于病情过于严重,小化豪不是被疼醒,就是陷入昏迷。

这让刘文林夫妇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这个时候,韩瑞芬来了,回忆起当年的情况,她说:

他媳妇周芬热泪盈眶,文林也是眼眶含着泪,我就握着周芬的手,询问了孩子的病情情况,找到了骨三科的科主任朱斌。我说这孩子手术你一定要亲自做,边防军人实属不易。再说孩子这么小,直接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一个礼拜以后,小化豪就做了手术,不是骨癌,是结核感染菌。

原来,小化豪的病只是感染了结核菌,并不是绝症! 最后,经过34天的治疗,孩子顺利出院。

在小化豪的成长过程中,刘文林常常跟他讲起这段故事,希望他能牢牢记住:正是因为部队领导的关心和爱,还有许多无私帮助过他们的人才给予了他新的生命,于是,在2022年,已经20岁、成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新生的刘化豪做出了一个坚定但不意外的决定——他告诉父亲:他也想当兵!

正是当年韩瑞芬如沐春风般的关怀,让一颗军人梦的种子在小化豪心底生根发芽,可以说,军旅情结已经刻在了刘化豪的骨血里。

而且在填写部队选择方向一栏,他没有选择车水马龙的城市,而是写下了“偏远地区”四个字——他志愿到祖国最艰苦的边疆地区,因为他希望能踏着父亲曾走过的路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与新兵的“双向奔赴”

韩瑞芬对战士们付出的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质朴的战士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在韩瑞芬的家里,收藏着很多来自战士们的礼物,有女兵们专门给她绣的福字,有战士用背包绳做的中国结,有给她画的肖像画,还有用彩纸叠出的365只千纸鹤。

而在这里面,有两件蓝白花的睡衣让她格外珍视,因为它们是由11个大小伙子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为什么男兵们会想到做睡衣送给韩瑞芬呢?

那是在2004年春节的时候,韩瑞芬去八达岭长城脚下,给新兵们上军营第一课。

讲课结束后,韩瑞芬问大家都有什么特长,一个叫刘伟民的小战士羞涩地说,自己因为家里穷,当兵前去广东打过工、学过裁缝手艺,韩瑞芬便亲切地问:现在还掌握这项手艺吗?刘伟民一听,来了精神,当场决定做件衣服送给韩瑞芬当新年礼物。

他向班长打了报告,想找一把尺子,可班长只找来了一把办公用的钢尺。没辙,条件有限,只能用它了。

给韩瑞芬量尺寸的时候,刘伟民格外紧张,他不敢贴着韩瑞芬的身体量,只能凭着经验比划,记下了大概的尺寸。

之后,他又去找司务长,请他去延庆买菜的时候帮忙带一块布料回来,并一再嘱咐一定要选柔软的。

等布料裁剪好,万事俱备,刘伟民又邀请10位战友一起来制作,因为他知道,战友们也特别想感激韩妈妈,索性大家一起做!为了不影响训练,他们利用晚上熄灯之后的时间轮班缝制,可是光源怎么解决呢?他们就用枕头包好手电筒来照明。

就这样,战士们前后总共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终于赶在元宵节前把衣服缝制好了。

等韩瑞芬元宵节再来看望战士们时,11名战士把两套崭新的衣服递给了她,当时韩瑞芬硬是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

我愣了我傻了,我说这都是你们一针一线缝的?他说对呀,我就穿了,特别合身!我没想到这个衣服给我做出来了,也没想到穿上那么合身,当时就落泪了。我说这是我穿的衣服中最漂亮的两套衣服,谢谢你们。

虽然睡衣的针脚还有一些粗糙,但是布料却格外柔软,收到礼物后,韩瑞芬只穿了一次,就把两套睡衣洗干净收藏起来,天气好的时候就拿出来晾晒。

转眼快20年了,刘伟民已转业回到了家乡——江西省兴国县,在兴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

2021年他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刘伟民曾深情地对采访他的记者表示,韩妈妈就是他的指路明灯,正是他讲授的如何迈好军营第一步,让自己完成了一个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


爱心投向慈善事业

除了拥军,韩瑞芬还一直在从事面向全社会的慈善工作,她帮助了多少人?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呢?

韩瑞芬关爱士兵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刊播后,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利用这一优势,她开始在北京农家女学校、“太阳村”等机构建立爱心驿站,为农家女学校义务授课、捐款,为服刑人员子女献爱心。

从2002年开始,韩瑞芬组织成立了北京军区司令部志愿者服务队,7年共捐助了536名失学儿童,2岁的陈巧玲就是受捐助者之一。

巧玲的父母双目失明,两个哥哥也因贫困辍学在家,全家住在连照明都没有的两间破旧房子里。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韩瑞芬怎么也不能相信还有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兵妈妈落泪了,她把陈巧玲接到了北京,送她到北京农家女学校,学习美容美发技能。

后来,陈巧玲又学习了营养学课程,毕业后到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还为家里盖了二层小楼。

2015年,巧玲与一个北京小伙结婚了,证婚人就是韩瑞芬。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军区派出抗震救灾部队和心理治疗专家组赶赴灾区展开救援。

韩瑞芬也决定到灾区去,为那里的部队官兵以及军人家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2009年重阳节,来自5个省市的18名妇女拥军模范、先进劳模、退休干部,在韩瑞芬的倡议下组成了“兵妈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


兵妈妈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到部队慰问官兵亲切握手


筹集了20万元善款和价值4万元的药品,到汶川、都江堰等受灾严重地区慰问了100户军属,并向绵阳市游仙区妇幼保健院赠送了一辆“母亲健康快车”。

返京后,她带着录有战士亲属嘱托的录像片到部队播放,并为7户受灾的战士家庭捐款。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因此,韩瑞芬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她先后被评为北京军区优秀党员、先进离退休干部、全军先进妇女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等……但是在韩瑞芬看来,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当战士们的兵妈妈。这件事,她愿意干一辈子。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