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让传统村落换新颜
日期:2023-01-16 16:3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红薯,这种常见的传统农产品,怎么“逆袭”打造成区域名片?平凡普通的农业小村落,在新时代如何摆脱旧败,实现乡村振兴?这些难题,解决起来任重道远,但在兵支书牛国臣心里,“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说:“这既是他身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他身为一名退役军人的本色担当。”
牛国臣2001年入伍,服役于原63军通讯团,2003年退出现役。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跟党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村富民,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党支部+”模式,使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激发了基层党建活力,走出了“党支部带动一村一品”,引领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和谐幸福之路。
党支部+产业发展村民富起来
坐落在平谷区夏各庄镇的贤王庄村是京郊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专业村,有着近300年的红薯种植历史。牛国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便开始逐步摸索传统农产品在现代农业新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近十年来,贤王庄村经过不断探索、学习、总结,依托传统特色工艺和村庄悠久历史,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特色产业,开发了红薯酒、红薯叶茶、红薯淀粉、酸辣粉等系列产品,注册了“贤王庄”“醉薯贤王”“贤王粉庄”等多个品牌商标。
自201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四届红薯文化节,在“畅游京郊”金秋旅游季京郊美食网络评比中,贤王庄红薯宴荣获最佳人气奖。2020年第二届红薯文化节首次尝试线上线下直播带货,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贤王庄红薯品牌。
为保证薯农权益,党支部建立了三大联农带农机制:一是保护收购机制,合作社与网络销售平台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价1元的收购价格采购本村农户所产红薯,保护农民权益;二是订单生产机制,合作社大力拓展营销渠道,并根据订单组织农户进行生产;三是年底分红机制,根据合作社与农户的产销合同规定,合作社年底给成员每人1400元分红,且每年递增100元。目前该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6000元,比2011年增长近2倍。
贤王庄村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群众的欢迎,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夏各庄镇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会正在给周边地区带来更大辐射效应,将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党支部+美丽乡村村庄靓起来
贤王庄村不大,只有300多户居民,街巷狭窄,最窄处只能单向通行。村庄周边紧挨农田,为人居环境改善和村庄美化绿化带来了难度。
牛国臣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并征求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意见,制定了贤王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着眼于长远、从小处发力,将贤王庄村一步步建设成花草掩映田舍、小河环绕村庄的美丽乡村。
他坚持绿化与住户实际相结合,多方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门前空地多的,统一给围上白色栅栏,群众根据喜好栽花种草、种瓜种菜;紧邻街巷、没有空地的,村里统一摆放便携式绿化箱,栽种月季等花卉;房前屋后、路边等空地,撒种花籽、栽种花苗,花池中插立“小微”宣传标语广告牌。主街两旁的后墙上,写有村规民约和党建宣传内容,入村路口设立电子宣传液晶屏,实时播放上级精神和重点工作内容。
村北的一条小河沟废弃多年,牛国臣一直把它当成“眼中钉”,有事没事就围着转。在他多次呼吁和协调下,平谷区水务局给予支持,将其纳入防汛小水系治理。昔日的干河沟摇身一变成了一条绕村“清水河”,不但美化了环境,还为雨季泄洪增加了畅通水道。为方便群众休闲健身,河边靠村一侧铺设了步道、架设了小桥。随着河道内水量不断增加,村里还准备栽植荷花,使这条护村河变得更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牛国臣坚持不懈的努力,村内外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丽宜居、美好生活的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党支部+基层治理腰杆硬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牛国臣任村支部书记以来,首先抓的就是党支部自身建设,他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建设靠制度。”
为保一方平安,他还创新建立了“村庄环境24小时巡查制度”和“网格制”。安排村两委干部和后勤人员巡查村庄各街巷,遇有问题及时上报,12名网格员辅助落实整改工作。
在新冠疫情突发之际,网格员第一时间开展“敲门行动”,进行人员摸排和防疫宣传工作。疫情平稳后,发放《接种疫苗致村民的一封信》,逐户摸排,上门动员,并不断在党员、村民代表、团员等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渠道广泛宣传接种疫苗的好处。全村常住人口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入选北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示范村。
牛国臣用心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以实际行动收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肯定,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环境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北京市先进村民委员会主任”“北京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贤王庄村建设美丽乡村、向前卓越发展的步伐,也将在他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更加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