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党史数十载 潜心著述著真章 ——何沁先进事迹
日期:2020-05-15 08:5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 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党史党建组副组长、全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等职务。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离休教授。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老教授,他是全国党史教育工作的一名老园丁,对党的理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追求革命、追求进步,从事革命文学创作
何沁1927年11月出生于河南南阳的一个乡村,幼读私塾,接受国学启蒙教育,年少聪慧,向往读书,自言“我宁愿挨饿,也要上学”。在他的坚持下,完成初中学业后,考上公费的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读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学校屡次搬迁,他生活在山沟沟里,条件非常艰苦,但从一些报纸、杂志上,感受到国家、民族跳动的脉搏。此时,《向太阳》、《白毛女》等一些追求光明、反抗压迫和表现解放区生活的革命文学作品走进了他的生活。何沁开始参加一些革命进步活动,办壁报,写散文诗、杂文和短篇小说。他写的反映农民苦难的短篇小说《刘嫂》发表在开封的《中国时报》上。这一时期奠定了何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的基础。
参加人民解放军,同党的文化理论工作结缘
何沁1949年5月参军入伍,曾在十兵团解放前线任见习记者,后在二十八军历任见习文教、见习干事、见习参谋、教员等职;1947年7月,向福建进军时,在青干校因团结互助立四等功一次。
1951年,何沁随某师在福建连江
由于何沁出色的文字功底,被选中到人民解放军某师政治部担任文化干事和理论助理员。不久,作为由部队选送的文化干部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理论学习。学习结束后,何沁离开人民军队,留人大党史系任教,开始了在人大的党史教师生涯。参加人民解放军的经历,对何沁后来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他从人民军队这座革命的熔炉学习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解放军领导的武装斗争也成为了他日后的研究领域之一。
从事党史教育,开展人民军队武装斗争史的教学研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大党史系是全国唯一的招收中共党史本科专业的党史学科系,在著名党史专家、系主任何干之教授、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胡华教授的主持下,按照党史教育的需要,开设了中国工人运动史、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等一系列新课程。何沁负责武装斗争课题的研究,在没有现成课程可借鉴,又没有必备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他广泛收集资料,到军事院校取经,逐步形成《中国民主革命的武装斗争问题》的课程体系。晚年,他一直割舍不掉这个研究课题,于2007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认识史》,在党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他与王淇合著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简介》成为人大党史系第一本供留学生使用的介绍中国革命经验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部教材。
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党史学科基础建设
1983年,何沁担任人大党史系主任,他顶住各个方面的压力,为新时期党史学科的建设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人民大学积极引领全国高校党史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心力。这一时期,他先后编写、主编了《中共党史讲义》《中国共产党史纲》《中国革命史》等教材和专著,有的发行一百多万册,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针对一些外国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疑惑和提出的问题,他与王顺生一起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由外文出版社翻译成英文出版,产生了对外宣传的良好效果。
开设课程、主编教材,开创国史教学研究的先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共党史的研究重心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段向社会主义时期转移,共和国史研究方兴未艾,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发挥党史学科优势,最早开展国史学科建设。何沁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即当代中国史新课程,并招收这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党史国史专业人才。现任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的党史国史专家罗平汉教授就是何沁培养的众多国史方向的一位毕业生。特别是他主持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999、2009三版)成为当时和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内最具权威的国史教材,先后三次再版,发行量过百万。这本书的编著是何沁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处理琐碎的行政事务且克服身体疾病的艰辛情况下出版的。长期超负荷工作,使他倒在了病榻上。1991年11月,他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经过抢救,一个月之后转危为安,右肢特别是右手却从此开始不听使唤。幸运的是,他的思维和语言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当时,这本国史教材已经立项,国家教委(后来的教育部)多次邀请他继续主持这项大工程。他盛情难却,开始组织编写小组,统率7所高校的国史研究专家,于1997年推出了这本大部头的国史教科书,并一版再版。2006年,此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要时刻,这本书仍是学界必备的教科书,仍是当代大学生认识国史国情的基本工具书。
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形成党史治学的鲜明风格
长期的党史教学研究工作中,何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既重视党史的科学性真实性,又注重发挥党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逐渐形成了求严、求实、求是、求新的治学风格。所谓求严,就是严格要求、严谨学风,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求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占有充分的资料,不发空论和违心之论;求是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在上述基础上求新、创新。何沁的治学风格影响了很多学生,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学科的优良传统之一,对于全国党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何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奉献给新中国的革命与教育事业。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何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心著述,作育英才。何沁曾表示:“我们这一辈人的人生选择不完全取决于自己,革命以后,我们服从组织分配,但是既然选择了就竭尽全力,不求尽善,但求尽力!”时至今日,年逾九旬的他仍然坚守着自己对党的诺言,生动地谱写了一曲忠诚的赞歌。
(中国人民大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