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药学事业 造福万千患者 ——刘丽宏先进事迹

日期:2020-05-15 08:4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刘丽宏,女,中共党员,1968年6月出生,1998年9月入伍,2012年3月转业到北京朝阳医院工作,现任朝阳医院总药师、药事部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总药师。她从事药学工作28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推动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

苦练医技,倾心服务于部队

1998年,刘丽宏在第四军医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入伍,从此开启了军人医务工作者的生涯。2003年,她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出站后,来到了第二炮兵总医院工作,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她勤于钻研、苦练医技,在学习上锲而不舍,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专业上不断创新,多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军队医疗成果奖。

2007年年底,《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健康时报》《中国医药健康指南》等主要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披露了一条消息:二炮总医院在我国首次研究提出根据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制订中国人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给药方式,为3名肝移植术后患者实行“个体化”用药期间,既无任何排异反应,又避免了药物毒性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刘丽宏带领团队牵头国内10余家医院进行的“不同代谢类型中国肾移植患者使用他克莫司剂量范围的标准研究”,首次开展了中国肾移植患者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起始剂量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患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而且降低了排斥反应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治疗费用,造福了广大患者。

2008年汶川地震来临时,她牢记医者使命,迅速奔赴灾区,在余震中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三次深入灾区救援受伤灾民。同时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研制出了“抗疲劳颗粒”,用于提升灾区第四战区救援部队的战斗力。她因此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第二炮兵总医院的任务之一就是服务一线官兵。她在多次到部队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核素,许多官兵身体开始出现了异常。为了解决困扰官兵的健康问题,她带领团队潜心五年研发军队特需药品,最终研制出了“排氚片”及排铀制剂,填补了国家排铀、排氚药物领域的空白。同年,她还利用液质联用的技术平台,建立了体内复杂基质中推进剂的高通量、多目标、快速筛查的定量方法,构建出“推进剂中毒水平—临床病症相关性数据库”,形成了诊断规范,被列入军队标准。

退役不褪色,转业立新功

2012年,刘丽宏被人才引进,转业到北京朝阳医院工作,担任医院总药师、药事部主任。虽然脱下了那身橄榄绿,但她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在工作中继续发挥着军人的光和热,延续着军人的辉煌和美丽。岗位的变换,没有改变她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岗的第一年,恰逢北京市医改试点启动,她在医改中不畏挑战、勇挑重担。她告诉自己和团队,我们要在改革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医院药学转型发展的方向,努力实现每年一项创新,每年一个亮点的目标。

2012年,北京朝阳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总药师制度,由于成效显著,“总药师制度”先后被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北京市政府和国务院纳入深化医改整体方案中,也推动了湖北、内蒙、陕西、山东等六省市的总药师试点工作;由她牵头完成的《中国总药师制度专家共识(2018)》,成为新一轮医改中的重大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的合理用药管理新模式成为了医改的亮点。

在2017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刘丽宏作为唯一的医疗机构药学人员代表做了题为“强化药学能力建设,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的典型经验发言,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给予了高度肯定;朝阳医院药事管理的经验在2019年3月也被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作为《简报》刊发,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套可以借鉴的管理模式,引领了全国药事管理发展方向。她主编的《解密朝阳药学变革之路》、《解密朝阳之临床用药思维构建》书籍,累计辐射全国1.5万个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授课培训上百次。

她率领的团队一直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己任,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知识分子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不畏任重,不惧时艰,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强国伟业之中。在科研过程中诞生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部分已经推广应用,解决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和难题。以高血压为例,精准用药技术的应用使高血压治疗达标的水平提高了4.9倍,同时每年为患者节约4400多元的药费。目前精准用药的创新技术与模式已经辐射到全国的12省14个城市34家医疗机构,如果推广至全国,将有可能减少305亿元因慢性病住院而发生的医药费用,若能将慢性病精准用药普及至基层医疗,为超过4亿三高慢性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用药,将有可能减少375亿元因慢性病门诊而发生的医药费用,两者合计高达680亿元,将为医保节省巨额支出。同时,她的团队依托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朝阳医院的支持,构建了国际化、多学科、多资源、多方位、重转化的开放式医院药学研究平台,承担了“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1项、“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4项、863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课题资助27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105篇,受到同行瞩目。在未来,她将带领团队洞察变革于端倪,补短板、增长板,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

转业7年来,她退役不褪色,牢牢抓住医改机遇,以发展为主线,以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为主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新岗位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实现了自己当初的目标,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及全国同行的关注。2017年至今,共接待了全国606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参观访问68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国际频道等媒体单位参访90次,成为了全国医院药学的“行业焦点”。

为民服务,她从不分份内和份外

无论对待病患,还是生活,她永葆热情,砥砺前进。无论份内还是份外事,只要患者需要,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她总能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提出合理意见,直到病人满意为止。2015年6月,她带领团队率先设立精准用药专家门诊,亲自出诊服务百姓,诊疗过程中致力于解决患者需经历反复“试药”过程才能达到治疗目标、依从性不佳、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难以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花费高、无效支出比例大等问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让患者在获得稳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服用最少、最经济的药物。患者张先生就曾因高脂血症就诊精准用药门诊,经过干预后,血脂一直维持较好水平,但2018年7月的某个周末他突感身体不适,十分迫切想请刘丽宏评估病情,给出建议,她得知后,立即联系患者,请他来到开会的会场,现场解答他的疑虑,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赞扬。

在她的带领下,数千患者因精准用药门诊受益。2018年上半年精准用药门诊抽样数据显示,504名患者诊后例均减少用药0.5种,精简药物最多者由原来的23种减少到6种,门诊精准用药服务平均每月为患者节省了367.3元药费。在精准用药门诊一周年交流会上,有患者送上锦旗对刘丽宏和她的团队表达感谢,形容精准用药门诊是北京朝阳医院的又一张“新名片”;一位90岁的老爷子激动地说“精准用药门诊的药师们让我多活了几年啊”。面对患者的信任和依赖,刘丽宏感动的同时也深知这是自己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所在。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的军人本色。

      同时,她还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精准用药概念,宣传合理用药理念,推动科普惠民利民,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北京电视台、健康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采访,为大众带去最新最实用的药学知识。与此同时,朝阳医院药事部也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打造“互联网+药学服务”平台,通过有趣易懂的文字和图画为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和故事,提高民众整体健康素养。

光荣的军旅生涯培养了刘丽宏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她始终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的满腔热情与全部精力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最美女医师”、全国“三八红旗手”、“2008年中国女性十大和谐贡献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北京市“登峰”人才计划等称号;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并多次获得局级及院级奖励。她一直坚守军人的初心,坚定信仰、勇于担当,在她的信念中,每一个岗位都是练兵场。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荐)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