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于文静先进事迹
日期:2020-05-15 08:36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于文静,女,41岁,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白庙北站派出所政委。于文静先后多次荣获嘉奖和优秀复转军人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2年获中国孝老爱亲好人、北京榜样提名奖、通州区道德模范,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复转军人、北京市十大慈善义工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第四届首都道德模范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复转军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被授予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7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优秀复转军人,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北京市骨干职工志愿者;2018年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年被评为通州区青年榜样,全国最美志愿者。
接替姥姥照顾四个妹妹,沂蒙精神血脉传承
文静是山东临沂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她身上有着最生动的体现和传承。文静有一个让她无比崇拜和敬重的姥姥,因为姥姥在古稀之年,先后收养了七八个弃婴,15年风雨,不离不弃!2003年,姥姥留下四个还未成年的妹妹,走了。走的突然,没有交代和托付。但是,无需托付!因为这么多年在姥姥身边的耳濡目染,文静早已将吃苦耐劳,善良担当的品格继承到骨子里,融入到血液里!又是一个15年——文静接替姥姥继续照顾这四个还未成年的妹妹,从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创业发展,直至成家立业,文静和姥姥一样,为了这几个妹妹操碎了心。
临沂有一位著名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她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徐向前和党组织的协助下,办起战时托儿所,先后精心抚育了86名革命将士后代。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革命先辈的后代幼年时期都曾在王换于的怀抱中度过。文静的姥姥叫王步兰,而文静姓于。因此有人借王换于的名字开起善意的玩笑:文静,王换于妈妈的名字正好诠释了你的故事——姥姥收养的孤儿现在换成了你来抚养,你和姥姥做的事是和“沂蒙母亲”王换于一样的。听到这话时,文静说:王换于妈妈是我们沂蒙的骄傲。比起换于妈妈,我做的事太微不足道,但我想说沂蒙精神是有血脉传承的,无论是姥姥、我还是其他沂蒙人,都有一颗善良担当的心。
不忘军人本色,岗位上再建新功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部队大熔炉的淬炼让“听党指挥、敢打敢拼、勇于奉献,忠诚为民”的军人本色始终伴随着文静转业后的工作和生活。转业后,文静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岗位上她自觉弘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兢兢业业,锐意进取,以强烈的责任心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政治稳定、社会平安和百姓幸福保驾护航。由于工作出色,文静先后出任通州区出入境副大队长和白庙北站派出所政委。在出入境工作期间,她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和办证老百姓聊天,不断收集老百姓的反馈和意见,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创新服务方法,大厅先后新增30余项便民措施。工作中,文静结合办证群众的需求先后推出的“三二三”和“五争五创”工作法,也得到市局总队领导的一致认可,将她主管的出入境接待大厅作为办理出入境证件工作的创新典型在全市推广。
与此同时,她身边的好人好事也总是一件又一件地悄然发生着:从聋哑姐妹到轮椅叔叔、阿姨,从走失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到缺乏沟通能力的自闭症儿童,多得她自己都记不清了。锦旗和表扬信越来越多,但她看到的不是荣誉,而是困难群众的艰辛和不易。2013年,文静在市公安局和通州分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运河金盾志愿服务队。在白庙北站派出所任政委期间,文静作为市公安局唯一的检查站女民警、女领导,不怕苦不怕累,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卡点上,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盘查车辆到核查录入,从拦截到抓捕嫌疑人,她总是冲在前面,用无声的行动告诉大家:军队的磨砺锻造让我们军转女干部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干得了,更干得好!
爱出者爱返,志愿服务中反哺社会
文静总是说,从小到大,有太多的人在她和妹妹们成长的道路上伸出援手,格外感恩的同时,她也想把收获的如此多的爱和美好传递出去。业余时间里,文静总是和她的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志愿服务的舞台上。都说穿过军装就是一辈子的军人,文静也是这样。浓厚的军人情结让文静对每一位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兵都心存敬意,心怀感恩,因此业余时间里文静和她的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崇尚功臣 关爱老兵”的志愿服务之中。从2016年开始,三年半的时间,团队把全区的600余名八十岁以上的老兵和优抚对象都走遍了,困难家庭更是去了多次。文静和团队不仅为这些老兵送去关爱,解决困难,更把老兵的故事拍成视频,做成纪录片。三年半的走访,志愿团队拍摄视频630余G,视频片段2900多个,照片9600余张。这项志愿活动引起了央视的关注,2018年7月25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宫岩、马悦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亲临通州活动现场主持了“崇尚英雄 关爱功臣”大型老兵慰问演出;全国妇联宣传部张晓媛部长、首都文明办韩龙斌副主任和通州区领导均亲临活动现场,并给予了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通州电视台先后进行专题报道。2019年,该“关爱功臣”项目入围参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除此之外,文静和她的志愿团队更是长期开展助残活动。在开展助残活动的过程中,因为熟悉而了解,因为了解而有真情。文静知道这些残疾家庭最需要什么,为了替这个群体发声,让这些家庭能像破茧成蝶的蚕蛹,拥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文静开始策划各种助残活动以期扩大影响引起关注。没有经费,她自掏腰包;为了节省经费,她从策划到外联,从找场地到拉赞助,从方案到出图,从现场活动到总结视频,每一个细节她都是亲自去跑,亲自敲定完成,她也因此自学掌握了Photoshop、FinalCut、AE、达芬奇等专业软件。持续六年的助残活动让社会逐渐关注到残疾人庇护性就业的需求,也让文静收获了这个群体对她的充分信任。也正是因为这六年的助残经验和这个群体的信任,让文静为这些残疾家庭创新设计规划出了一个以助人实现自助的独特的庇护性就业模式——文静倾尽全力帮助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队,并注册民办非企业组织,让他们通过志愿服务实现人生价值,重拾自尊和自信。团队成立初期,这些困境家庭因为极度的不自信,打退堂鼓的多,愿干的少。为此,文静始终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不仅为团队搭建平台,帮助团队策划活动,传授技能和经验,更是在困难面前自己先上,在成绩面前自己先让。文静的付出和努力,让这个由弱势群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力量,大家逐渐从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走出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用爱和汗水收获自尊自信和快乐,彻底完成了由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如今,这个由100多个孤儿、残疾家庭和困难家庭组成的志愿服务队通过志愿服务学到了越来越多的技能,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自信和快乐,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让人欣喜的是——北京市残联关注到了这支成员独特的团队,称赞这是北京第一家、甚至可能是全国第一家“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实现自我造血”的创新模式,并开始对团队调研,为复制推广做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文静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愿和大家一起,以对军装绿和警服蓝的热爱,以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在最美好的年华,用忠诚和热血托起责任与使命,用砥砺前行和无私奉献,谱出一首真诚的为民之歌!
(北京市公安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