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 建好“桥头堡” 融入京津冀——“通武廊”携手绘就退役军人事务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新蓝图

日期:2023-11-23 10:1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京津冀“通武廊”地区退役军人工作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推动新时代首都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京津冀“通武廊”地区退役军人工作协同发展示范区作为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六个示范区之一,是唯一跨省市的示范区,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促进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


加强领导、压实责任

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对接退役军人事务部和津冀有关部门,健全协同推动领导小组,明确坚持政策制度共商、推动规划引领共融、强化服务保障共建等八项合作内容,建立联席会议、综合部门协调、互访调研制度机制。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先后召开局长办公会、推进工作调度会,研究制定 “通武廊”示范区建设相关任务、支持举措,制定任务清单,明确3个方面25项具体任务,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做强平台、力促转化

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签署《京津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建立健全京津冀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共享机制、服务保障协调机制。举办4场“通武廊”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招聘直通车”网络招聘会,112家“通武廊”地区优质企业,累计提供岗位3100余个,帮助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开辟“通武廊”招聘直通车信息专栏,每周定期推送退役军人招聘信息,截至目前,累计发布招聘信息60期,建立企业资源库3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推进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异地结算,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三地认定的承训机构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培训,并由安置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按照当地财政支持政策给予补助。促进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对退出现役一年内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三地参加短期技能培训或成人学历教育,可享受一次教育资助报销。推动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三地退役军人可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合作单位自主优惠措施。联合建立三地退役军人人才储备库、企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持续跟踪三地10余万名退役军人就业情况,按照就业意向、专业特长、技能工种分类入库,目前共储备用人单位350余个,储备岗位资源近万个。依托人社部门、第三方创业机构,建立6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联合构建起“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联盟”,助力就业创业协同发展。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打造示范引擎和重要增长极。拥军优抚方面,建立优待目录清单,提供跨区域咨询服务。成立“通武廊”双拥文化驿站,面向“通武廊”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军属免费开放。搭建光荣院合作平台,建立三地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对接。同时,积极为驻廊部队解难题、办实事,协助解决随军家属和官兵子女调京和进京入学难题,免费赠送图书2000余册。褒扬纪念方面,签署全国第一份跨省际《京津冀烈士褒扬合作框架协议》,在史料搜寻挖掘、业务人才培训、为烈士寻亲等方面创新合作。其中,结合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延庆等10个区在当时隶属于河北省的历史背景,与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行动,共同开展烈士寻亲工作。协调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提供主要烈士纪念设施点位、简介、实景图片、视频拍摄信息,整合嵌入“北京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在“云端”开展“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网络祭扫活动,累计214.5万余人次参与网上祭扫。目前,正将天津市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及河北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信息整合纳入“北京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力争实现京津冀三地烈士褒扬资源共享。军休服务方面,搭建跨区域会商平台,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完善《常态化联络员制度》,推行场所共享、活动共办、信息共通、学习共融、英模共宣、品牌共建“六共”模式。举办“通武廊”军休机构协同发展座谈会,签署《通武廊军休机构合作框架协议》,为三地军休协同提供支撑。挂牌成立“通武廊军休干部活动基地”,组建“军休干部红色宣讲团”,组织“忠诚向党 奋斗强军”系列主题活动,连续两年开展通武廊军地离退休干部主题红色宣讲、八一文艺汇演、公益书画联展等活动。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