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苏建:一名军休干部的大爱无疆

日期:2024-01-05 20:12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2013年,60岁的万苏建开始筹备赴甘孜公益医疗帮扶。十年后,他终于如愿,在70岁时带领义务帮扶队进入了甘孜。


十载丹心终不负

万苏建,1953年11月出生,现为石景山区军休五所军休干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万苏建参加了部队医疗队并担任应急救援医疗组长,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多次冒死抢救重症伤患,为他们解除病痛,被部队授予三等功勋奖章。退休后,他发挥专业特长,继续回馈社会、服务患者,组建了中医工作室,先后参与“5·12”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等应急服务保障。


640.jpg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万苏建在为藏医白洛治病的过程中,了解到其家乡甘孜藏族自治州塔公镇,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比较多,作为一名秉持“治病救人”信念的专业医生,他的内心产生了赴甘孜开展医疗帮扶的念头。

当时,挡在万苏建面前的障碍有两个:一是他的年龄偏大,已届花甲之年,且路途遥远,高寒缺氧;二是他的右眼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受过伤,塔公镇海拔高达3760米,有造成眼压升高而失明的风险。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悄悄开始筹备各项医疗器材、抓紧恢复健康,深入学习掌握高原风湿病原理和治疗方法,以及对残疾孤儿群体的治疗方案,同时联络更多有意愿参加帮扶的医生加入队伍。

终于,在2023年7月,万苏建受邀带领由7人组成的公益医疗帮扶队前往甘孜。


忘我投入秉天职

医疗帮扶队到达后,患病的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已经排起了长队,看到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全体队员倍感责任重大。他们顾不上休息,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呼吸急促等症状,立刻投入紧张的诊疗中。

最初,一些年龄较大的藏族同胞认为关节腔注射或针灸会有损伤身体的风险,通过藏医白洛的耐心讲解,才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帮扶队员们不懂藏语,便用手势或肢体语言向患者进行细致询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每一位患者都得到较为全面的治疗。

万苏建是医疗帮扶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既是领队又是主治医师。他总是冲在诊疗第一线,既要接诊疑难重症,又要会诊其他帮扶队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要负责向帮扶队员讲解各种病情的处理方法。第一天,帮扶队共计接诊176人次,平均每人接诊24人次,对于初次到高海拔地区进行诊疗的医生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白云”“蓝天”表真情

而辛劳终换来欣慰。泽仁罗尔老大爷因患风湿性膝关节炎,两年不能行走,经过治疗,他第二天便迈开了双腿;一位阵发性头痛多年的孤儿,经针灸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

随着诊疗效果的展现,藏族同胞们手捧哈达、美丽的鲜花和鲜美的酥油茶,紧紧围绕在帮扶队员们身边,表达着对医疗帮扶队最诚挚的敬意。

7月21日,帮扶队专程前往康定市西康福利学校进行诊治。校长胡忠和夫人带领200余名孤儿和残疾学生,身穿整洁的服装,手捧哈达和草原上的鲜花夹道欢迎。帮扶队员为孤儿和残疾学生进行了精心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孩子们眼含热泪,唱起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曲,为医疗帮扶队员们戴上象征白云和蓝天的哈达。

塔公县医疗帮扶,行程共计5天,接诊580人次。“这次帮扶只是开始,医疗帮扶队以后还会经常来”,万苏建说道,“为了更好地服务藏区人民,我们工作室还将为藏区培养一些医务人员,提供临床进修,待他们结业后扎根藏区,继续造福藏区人民。”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