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故事会丨雷锋诞辰说雷锋 有血有肉真英雄

日期:2023-12-20 10: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让我们一起重温雷锋故事,感悟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家人去世 他七岁成孤儿

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由于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雷锋的整个家族也被动荡的时局折腾得支离破碎,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 “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电影《雷锋》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是个贫苦的农民,即便他天天给地主家辛苦种地,可还是满足不了一家温饱,因为积劳成疾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年关的时候,地主前来逼债,要他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一着急导致病情加重,就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雷锋的父亲叫雷明亮,从小和父亲一起务农。还曾经参加过1929年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大革命失败,雷明亮到长沙城里当起了挑夫。有一天,他被逼去江边运货,却被歹徒打成重伤,当场吐血。他只能带着伤回到老家继续种田,1944年,雷明亮又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他再次遭到毒打,吐血越来越严重,最后因病在1945年的春天去世。


雷明亮


雷锋的哥哥叫雷振德,12岁时就到天津的工厂做起了童工,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可是即便这样还要带病工作,有一天,他昏倒在机器旁,被机器轧伤了胳膊和手指,失去了工作,只好回到了老家。后来,他又到当地的一家印染作坊做童工。由于劳累过度,病情一天天加重,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他也走了。

雷锋还有个弟弟,也是连饿带病夭折了。最后,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孤儿寡母两个人。

雷锋的母亲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到地主家做零活,因为不堪忍受地主欺凌而含恨自尽。

母亲去世的时候,雷锋才刚刚7岁,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好去给地主家看猪。冬天没有棉衣,就和猪睡在一块儿取暖。地主家的肥猪比小雷锋吃的都好,而雷锋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一次,地主家的狗抢了雷锋的饭吃,雷锋只是打了狗一下,就被狠心的地主痛打一顿,把他赶了出来。

从此,雷锋过上了凄苦难言的流浪生活。


雷锋小时候


工作艰苦 他却义无反顾

后来,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雷锋。当时村里一个叫彭德茂的大叔对他也非常关照,经常向他灌输“穷人应该团结起来救自己”这样的革命道理,还有意识地安排他以“要饭”为掩护,到长沙的码头等地秘密张贴、散发革命传单。

1949年的夏天,湖南迎来了解放,解放军路过湖南时,小雷锋找到了部队连长想报名参军,连长没同意,但是送给了他一根钢笔。

留在老家的雷锋也没闲着,他很快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同年夏天,乡政府的党支书又开始供他免费上学读书。在小学,雷锋品学兼优,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

小学毕业后,雷锋在乡政府当过通信员,在县委干过公务员,在农场做过拖拉机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雷锋都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雷锋


1957年11月,县里开始治理沩水河,不到17岁的雷锋主动请缨,县里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到指挥部当通讯员。

其实这个工作并不轻松,指挥部下面有11个工程大队,最远的工程队距离指挥部有十多公里,当时的通讯条件特别简陋,只有一部老式摇把子电话,还经常坏,所以很多通知、文件、报纸都得靠通讯员步行派送,而且工地上到处都挖得坑坑洼洼,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可雷锋却干得特别起劲儿。

工程结束后,县里又决定在团山湖地区组建农场,号召大家捐款购买拖拉机,雷锋毫不犹豫地捐出了20块钱,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之后,他还亲自跑到农场劳动,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开拖拉机。

他曾经在日记里写道:“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幸福的。”


坚定参军 为人民奉献

1958年9月,鞍钢公司到他们那里招工人,那个年代,钢铁工人可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雷锋也跃跃欲试,在征得了县里的同意后,他报名并通过了考试。

出发前,他特地请县委书记帮他重新起了名字:从此,雷正兴改名雷锋,意思是要到鞍钢去打冲锋。

也就是在去鞍钢的路上,雷锋路过了北京。他一下火车就直奔天安门,不仅在天安门前照了相,还在金水桥上坐了半天,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立功、做模范的决心,因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见到毛主席。

到鞍钢后,雷锋先是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第二年他又主动跑到条件更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有一天下大雨,他带领工友们一起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



在这一时期,雷锋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并荣获了“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

1959年,解放军某部到鞍山征兵,于是他向厂里申请,想报名参军,厂里舍不得他走。

一心想参军入伍的雷锋,特意向厂里请假,从工厂所在的弓长岭一路走了30多公里,来到辽阳市武装部苦苦相求,为见到时任辽阳市兵役局政委的余新元,他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而正是这一次苦苦等来的见面,改变了雷锋的一生。

余新元回忆说:“雷锋当时提了个箱子,把箱子往我办公室一放,他说你让我当兵我也去,不让我当兵我也去,你不让我去,我就在武装部当兵。当时我觉得他还有点耍赖,就说你把你那个箱子打开,我看看有什么金银财宝,他就把那个箱子打开,我翻开看看,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书,书上还有很多标记。当时我看完了以后,就被他感动了。后来我积极争取,让雷锋去部队当兵。”




雷锋没有让余新元失望,入伍后,样样工作都冲在前面抢着干,着火了,他去救,烧伤了双手也不怕;山洪暴发,他不顾自己还在生病、手也没好,就冲到大坝抢险、奋战了七天七夜;战友的老母亲需要钱治病,他就偷偷寄了10块钱过去。

1960年,他听说自己所在的抚顺市望花区成立人民公社,便给公社捐了200块钱。工作人员看到这么多钱都不敢收,劝他寄回家,他却说:“公社就是我的家,这钱是给家的。”最后人家总算收下100元。雷锋就又把剩下的100元寄给了遭受洪灾的辽阳市。

很多人说雷锋是“傻子”——自己省吃俭用,却对别人那么大方,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雷锋自己却乐呵呵地说:“如果说这是‘傻子’,我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雷锋这样所谓的“傻子”行为不仅帮助了很多人,更影响到了他身边的战友,他的战友乔安山回忆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开车路过一段很陡的坡路,班长雷锋就在旁边带车,他看到前面有人推着推车费力地爬坡。雷锋二话不说就下去帮那人推车,我也跑过去帮他推。回来的路上我对雷锋说:其实我也看到那个推车的人了,我想的却是自己赶快冲上这个坡,你想的却是帮助别人,我得向你学习。班长笑了笑说,为民服务、做好事情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习惯了就成自然了。这个事情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一直记在心里。”



虽为凡人 他有英雄之魂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出葬时,抚顺市近10万市民自发护送他的灵柩。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战友围绕在雷锋遗体前


然而这些年,每到学雷锋日,总会有些人拿出一些照片当证据跳出来说:你看,这是雷锋当年买的皮夹克和皮鞋,既然他是艰苦朴素的典型,他哪儿来钱?而且,既然他总是做好事不留名,为什么会留下那么多照片?

其实,雷锋并不是一个神话,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个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正如雷锋的战友乔安山所评价的那样,“雷锋不是天生就了不得,他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也是一个青年,但他理解得比较快,进步比较快。”

1959年,雷锋在鞍山钢厂当工人时,工厂有个俱乐部,同雷锋一起进厂当工人的同乡都喜欢去跳舞。他们看雷锋天天往图书馆跑,就想让他轻松轻松。一天,雷锋的同乡硬拉着雷锋去跳舞。雷锋笑着说:“我不反对跳舞,但反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跳舞上。”最后还是拗不过同乡的劝说跳了一支舞。细心的同乡易秀珍发现雷锋的衣服太破旧了,就建议他买几件新衣服。一个星期天,雷锋在几个老乡的鼓动下,去商场买了一件皮夹克和一条料子裤。

可是买完以后,他就后悔了。原来刚买完衣服,他就收到了老家县里老领导的一封信,鼓励他艰苦奋斗、不要忘本。这让雷锋非常惭愧,所以他再也没把皮夹克拿出来穿过。



至于留下的照片,有一些照片确实是摆拍的。当时,雷锋已经是从沈阳军区涌现出来的全军典型,军区根据“雷锋日记”的记载进行了补拍、摆拍,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技术手段。

况且在一开始的时候,雷锋对于为他做宣传是带着抵触的,新华社退休记者史越峨回忆说:“当时我们去采访雷锋,他怎么也不同意,他就说我心里边热爱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我早就死了。部队领导跟他说,我不是为了你个人,是为了让全国其他更多的战士向你学习,他才同意的。”




雷锋永远是我们的英雄,他的精神永不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