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穿军装 | 吴坤:“硬核”青春华丽转身!这是我的“士兵突击”

日期:2023-08-30 10: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吴坤,男,中共党员,1997年10月出生,2016年9月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入伍,2021年9月退役,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三学生,服役期间,获评优秀义务兵、优秀学兵、优秀学员、军事科技创新之星、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表彰13次。


640.png


吴坤是一位土家族小伙子,和《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一样,他出身农村,许三多的经历让他常常感同身受,更在他小小的心里埋下了参军入伍的种子,他总是用许三多的话“做有意义的事”来告诫自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吴坤义无反顾选择保留学籍、投身军营,先后服役于空军某部和陆军某部。


热血军营里的“士兵突击”

在空军服役期间,吴坤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空军某专业集训比武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服役第二年,经过层层选拔,他被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特种作战部队,是所在单位当年唯一的一名入选战士。他的“士兵突击”军旅生活也正式拉开序幕。

“我最初的想法是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成为一名特种兵,没想到因为种种机缘,走向了军事科研的道路。” 

被选拔进入特种作战部队后,吴坤不满足于做一个只完成任务的普通士兵,而是想方设法参与我军特种作战现代化建设。他白天接受攀岩、泅渡、捕俘等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晚上就钻进实验室学习。电子技术、三维建模、编程算法……不会的知识就自己去学,自己学不会的就向军事学院的专家请教。教授们在交流中发现他有很强的创新力、学习力和执行力,经常与他一起探讨交流。第二年,他被邀请加入到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中,第三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多个科研项目的主要成员。


640 (2).png


他带领执行团队完成科技成果报告7篇,学术总结20篇,获得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2项,申请国家专利11项,已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2项,另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处于公开状态。


科技创新下的“士兵突击”

 “吴坤的想法比较多,敢想敢干,他今天设计一个感应炸弹控制器,明天就敢拿到训练场实爆TNT。”这是实验室专家对吴坤的评价,而吴坤也是这么做的。

一次演练,吴坤和战友背着穿墙探测仪在山地徒步训练了50公里,沉重的设备把战友的皮肤都磨破了。吴坤当时想,沉重的穿墙探测仪不仅会消耗士兵们的体力,而且仪器开机启动时间平均在6秒以上,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每多一秒,危险变数就多几分。他自此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明出一款造价低、可单手持握、体量小、易携带、启动快且单兵通用的观测装备。

退役之后,吴坤复学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坚定信念后,他和团队创立“特战先锋-微型穿墙探测仪”项目,并成功入驻北京市中关村软件园,开始了科技创新的“士兵突击”。


640 (1).png


经过团队的辛苦努力,一个仅半个巴掌大小、0.3公斤重、4秒就启动的“微型穿墙探测仪”被研发出来。

“我们研发的探测仪可探测墙后物体的运动情况,在一线作战时,可辅助作战人员掌握混凝土、砖墙、木板等非金属障碍物后敌人的状态,辅助作战分队确立最佳行动时机以减少人员伤亡。”

据吴坤表示,陆军某部对产品的先期试用评价为:墙后探测性能优良,实战应用前景广阔。

2022年,吴坤和团队带着研发的“微型穿墙探测仪”参与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在与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同台竞技时,他们斩获了北京市一等奖。项目也在2022年入选国家工信部“全国创客500强名单”,被人社部授予“创翼之星”称号,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

为科技强军不断拼搏奋进的同时,吴坤也不忘献爱心回馈社会,他每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及其他志愿服务。

作别军旅生涯已逾一年,而今,吴坤依然留着三毫米的寸头,沿袭部队的良好生活习惯,铁了心要在科技强军这条路上做好自己的“士兵突击”。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