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远跟党走”网络宣讲——赓续红色血脉 续写军旅荣光【第二十九期】

日期:2025-08-22 09:52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第二十九期

  军人是一首诗,诠释着金戈铁马的气魄;军人是一首歌,谱写着戎装军旅的深情。一日从军,终生跟党走;一心为民,满怀赤子情。从告别军营那天起,“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就是广大退役军人的铿锵誓言。

  门头沟区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用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充分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担当讲述广大退役军人如何在退役后继续发挥特长,在本职本岗再立新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老兵永远跟党走”网络宣讲活动。

  “老兵永远跟党走”作为全区军地红色教育新载体,引导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前行,立足本职岗位续写军人风采,永葆本色军魂。


作者简介

image.png

张铱娜2000年8月出生,2021年9月入伍,2023年9月退伍。



戎装淬炼青春志,政法赓续报国心


戎装淬炼青春志,政法赓续报国心

汉字“国”最早写作“或”,由象征疆域的“口”与代表武力的“戈”构成,生动诠释了国防“以干戈卫社稷”的深刻内涵。从天安门广场上的青春放歌,到政法战线上的忠诚履职,这段从合唱团到政法干警的成长历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防不是遥远的宏大叙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青春不是短暂的年华绽放,而是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永恒选择。

国防意识:从震撼到觉醒的心灵蜕变

提到国防,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军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献身国防事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应征入伍。2018年刚入大学,看到征兵海报上“携笔从戎,青春报国”这几个赫然大字,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颤动。

2019年10月1日,经过3个月的集训,我有幸作为合唱团成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天安门前为祖国献歌。看着一辆辆战车、装备从面前驶过,一支支方队铿锵有力地前进,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国防钢铁洪流般的雄壮力量,眼眶逐渐湿润,歌声逐渐哽咽,从军报国的想法也逐渐清晰和坚定。

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那封承载着梦想的入伍通知书终于被我捧在手中!

军旅淬炼:从青涩到坚韧的精神重塑

可是,军营的生活远比我想象的艰难。第一次练狙枪,肩窝被抵的生疼,手臂酸得发抖,却还要屏住呼吸,生怕影响射击精度;第一次跑武装五公里,沉重的钢盔和背囊压得我喘不过气,每一步膝盖都在打颤……第一次战术训练,铁丝网擦破背后的子弹袋,沙砾扎进手臂和膝盖,血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我咬紧牙关、绷紧全身肌肉,似乎这样就可以缓解疼痛。班长在一旁大喊:“及格只能保命,优秀才能上战场!”那一刻,我明白了军人的责任与使命!

于是,我转变心态,自我加压,用男兵的军事标准要求自己,在一次次突破极限的训练中,我渐渐褪去了青涩,磨砺出了军人的血性与坚韧。

两年后,站在“四有优秀士兵”颁奖台上,我迷彩服下的伤疤像勋章一样发光。那个曾经怕黑的女孩,现在也能在凌晨三点的岗哨上,守护着身后万家灯火!

接续奋斗:从军营到政法的使命传承

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灿若群星。决定退伍返校继续学业的我,在毕业后来到了门头沟区工作,成为了一名政法干警。

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无不令我动容,特别是面对敌人盘问时,用生命守护情报的每一位交通员,特别是平西情报站在山洞里用六年青春守护电波的苏静,看着展区还原的蜡像,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专注地日日夜夜守在话务机台前不知疲倦,对于多数女兵来说,机台就是战场,值勤就是战斗。

年龄和性别从来都不是限制一个人行动的标准,英雄不分年龄,报国不分长幼,战场不分男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作为京西政法铁军的一员,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是责无旁贷,必须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以更严谨的作风、更扎实的行动,坚决守好“首都西大门”,为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文字来源:张铱娜


素材来源:门头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