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 高向宁:不忘“兵之初” 当好“兵支书”

日期:2023-12-25 10:0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昌平区南口镇龙潭村,是镶嵌在温榆河支流北沙河狻猊沟出山口处的美丽乡村。这里潭阔水深,泉水茂盛、激荡,有声回响。1959年11月,一座水库在这里竣工,名曰“响潭水库”。小山村不仅风光秀美,还有一处知名文物——龙潭石刻。人文也好,自然也好,都浓缩着都市人的乡愁。


高向宁(右二)


对于这一切,高向宁已经极为熟悉,但还是习惯每天早起先环绕一下周边,在脚步的丈量中收获山水馈赠的几分鲜活灵气,沉淀一份特别的感动。从1990年12月应征入伍至驻昌平南口某部队服役,到退伍后1995年与龙潭村姑娘于建军结婚成家;从2015年以预备党员身份参加村党支部的活动,到2019年正式进入村“两委”任村委会副主任;从2021年1月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到2023年7月底8月初的防汛应急抢险……日积月累的数十年光阴,见证了他怀揣报国之志的“兵之初”,见证了他在龙潭村安身立命的每一步,也见证着“第二故乡”的美好生活越来越多地融进他的血脉与呼吸。


寻梦京北 农家娃的“兵之初”

1990年夏,陕西省延川县高三毕业生高向宁正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苦恼着。他自认有一定学习能力,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却不甘书斋复读,更不甘因为分数的差别失去期待多年的“诗和远方”。恰在此时,疼爱他的小姨夫妇上门作客。小姨父当过兵,一身绿军装、走路身姿笔挺,一向是家里孩子们的“偶像”。为了开导高考失利的高向宁,小姨父讲起了当年的从军经历——他和战友们在那艰苦的环境里一待就是几个月,洞内的水有时都能漫过腰,小姨父咬紧牙关,机智勇敢,和战友们一起在阵地上辗转坚持,最终荣立三等功……

小姨父他们在猫耳洞坚守的经历,不仅让高向宁有了克服眼前困难的勇气,更增添了他对军人的爱慕和向往,萌生参军入伍的念头。1990年10月17日,在父亲的不舍与母亲的泪眼中,高向宁如愿穿上了军装。他暗暗激励自己,刚刚开始的大好年华,一定要好好规划,决不辜负父母的厚望,用实际行动回报亲人。

高向宁到达的“远方”第一站,便是深夜12点的北京火车站。宽阔的广场灯火通明,人流不息,让他辨不清东西南北。他懵懵懂懂走在队伍里,跟着绿色的人流径直上了大巴车,在京城的夜色里往营地进发。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营地。迅速分班后,班长把他领到一间营房内,一看到偌大的大通铺,高向宁心里有些委屈,“谁都不认识,还得挨着睡?”

幸好,年轻人的睡眠“召之即来”,压过了种种离家不适的念头。人生纵有迷茫,青春依旧绽放。班长每天的教育、引导,加上朝夕与共、挥汗如雨的军事训练,让他慢慢地爱上了这种环境,爱上了军绿色的生活。接下来4年,他以小姨父为榜样,视战友亲如兄弟,年年受嘉奖,并在1993年因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一次。


安家落户 努力建设“第二故乡”

在部队时,高向宁负责开车给部队运送补给。他几乎每隔两天就要跑一趟,每次路过龙潭村都会有赶路的村民求“蹭车”,高向宁与妻子于建军就是这样相识的。“一天,她和另一个姑娘一起搭车,同伴叫她名字,我一听,这不是个男孩名儿嘛!对她印象就比较深刻。”

后来逐渐熟悉了,他问建军,“为啥叫了个男孩名字?你该不是‘八一’出生的吧?”姑娘笑着默认了,这让也是“八一”出生的高向宁有点激动,与这个姑娘无形中多了几分默契。

再后来,这个跟自己一样在“八一”出生的女孩走进了高向宁心里。

1994年12月,高向宁退役并与于建军结婚成家。凭着自己的努力,他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但高向宁没有忘记龙潭村。2016年,高向宁回到龙潭村村委任职,2019年,他正式进入村“两委”任村委会副主任。



如果军旅人生是一张壮美的画卷,创办企业致富是另外一种“开挂”人生。回村工作,他面对的无疑是一张空白的新画纸,等待他的也是一场挑战。“当时刚选完的确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那叫一个乱,天天办公室里全是村民,二十多年遗留的事全来了,工作量可想而知!”

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高向宁身上军人特有的“倔劲儿”上来了。在高向宁看来,最紧要的就是增强本领,不断掌握新知识,开拓新视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向宁在学习中掌握了更多的方法,也解决了许多遗留问题,“确实不容易,但是当过兵的都不怕艰难,这么多年过去,我觉得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在龙潭村安家落户的高向宁,挥洒汗水,一直致力于“第二故乡”的建设发展。在他的心里还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把连接龙潭村与南口镇、昌平城区的南羊路变得更畅通。“这条路常年坑洼不平,积水点位比较多,老百姓出行受阻,而且还有安全隐患。”

为此,他多次向南口镇、昌平公路分局反映诉求。终于,南羊路改造工程于2022年7月开始动工,10月顺利竣工,期间,高向宁动员龙潭村干部群众积极清脏治乱,探索实行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垃圾分类、私搭乱建拆除及“门前五包”等工作,在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的同时,优化提升人居环境,这条路还被评为“最美乡村公路”,带给游客更好的休闲体验,为推动小村发展“加速跑”夯实了基础。


将心换心 呵护绿水青山的明天

2023年7月28日,北京市防汛办发布预警提示,全市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尽管已经做好防汛准备,但令高向宁想不到的是,龙潭村这次汛期累计降雨量404毫米,达到了特大暴雨标准。强降雨导致河水上涨、山体落石、围墙倒塌,进而引起村内公路坍塌、树木倒伏、农田被淹、通信中断,多处河堤被冲毁,各类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摆在“兵支书”高向宁面前的是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

龙潭村有三个自然村,被洪水分成了两部分,“冯家湾由刘长珍和于红伟负责,我和卢超负责龙潭和药材峪防汛,大家分头行动。”高向宁给村“两委”分工后,在群里向村民发出号召:“暴雨来袭,咱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大家不要慌不要怕,我们一定能应对。”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大雨之前,高向宁按照镇防汛办要求对处于地质灾害点的危房险户全部进行了转移。有的村民行动不便,村里就出车出人,最终全部完成转移。

村民老陈家里三口人都是病人,高向宁心里放不下他们,不仅送去生活物资,还为其寻医问药。

8月1日晚10点,高向宁接到电话,有人白天到凤凰山陵园送人,突遇暴雨回不了家。路上积水已经很深,救援刻不容缓。高向宁立即向镇公路站求助,用铲车冒雨将被困人员安全运送到南口。大雨稍停,高向宁立即察看道路积水,站在冰冷的水里整整一上午,指挥机械设备疏通河道,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

瓢泼大雨冲毁了道路,村民无法下山购买生活用品。高向宁向镇里申请部分生活物资,再次借助铲车送来。为了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高向宁借用“小四轮”将物资送到村民家里。


高向宁(左二)

一件件暖心事,一个个温暖瞬间,一句句道谢话语,是对高向宁匆忙奔波的最好慰藉。高向宁激励自己,“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团结一心,一起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龙潭村!”

如今,“兵支书”高向宁正带领干部群众挥洒智慧和汗水,齐心修建湿地公园、修补河渠、清理河道、翻建小桥,并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媒,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造这片绿水青山更美好的明天。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