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他是生如闪电之耀亮的革命先锋,去世时年仅29岁

日期:2023-09-14 10:1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这句浪漫豪迈的诗歌是高君宇生前自题于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高君宇,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山水掩映的陶然亭公园,走近高君宇烈士流星般短暂而绚烂的人生。


IMG_20230421_153940.jpg

高君宇、石评梅塑像


高君宇,189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里,处处能见到高君宇无私无畏的身影。1919年5月4日那天,他同爱国学生冲入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曹宅,冲在五四运动的第一线。192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冬,高君宇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同年11月,参与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书记。无论是传播新思想的平民教育讲演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还是中国北方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他都活跃在开启民智、奋勇斗争的第一线。


IMG_20230421_154456.jpg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大地和世界舞台上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身影,他先后在北京和太原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1月,高君宇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爆发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高君宇领导长辛店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二七”惨案后,高君宇又为惨案善后工作和撰文抨击军阀统治殚精竭虑。

此后,高君宇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上,受党的委托,赴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高君宇本身患肺病,经常咳血,在广州的紧张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1924年10月,高君宇作为秘书随同孙中山抵京,一路上他带病坚持工作,筹备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召开。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而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阑尾炎入院,经抢救无效,于3月5日病逝北京协和医院,年仅29岁。


IMG_20230421_154200.jpg

高君宇烈士墓


高君宇逝世后,《向导》、《中国青年》和《北京大学日刊》等报刊纷纷发表悼念文章,称赞他“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实行家,也是一个革命的议论家。”根据高君宇的遗嘱,遗体葬于北京陶然亭湖畔,墓碑上刻着他生前最喜欢的一首诗: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这首诗是高君宇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给予我们不朽的精神力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