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故事会丨医者仁心的背后,是他们的兵心本色!
日期:2023-03-20 11:0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在春光明媚的学雷锋月里,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跟您聊过不少咱们北京学雷锋的现役军人和退役老兵的故事。其实在北京的怀柔区,也有这么两位退役老兵,他们虽然年纪不同、经历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虽然退役多年,但兵心本色不改,多年来都在用自己掌握的医术扶危济困,谱写爱人民助百姓的感人华章。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就问了,他们是谁,这里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董瑞:因祸得福成名医 独创体系
在位于北京怀柔区的北京康益德中西医集合肺科医院门诊部,每到周末早上的门诊日,都会有人早早地赶来排起长队,就是为了能够得到这家医院院长董瑞的诊治。
董瑞是谁?说起来,他身上的标签真的不少:他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怀柔区政协常委,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按说,身兼这么多的职务,他应该每天忙于文山会海才对,可在病人眼里,他却是一个总能在门诊找到的名医。
您别看董瑞是个“60后”,今年还不到60岁,却也是个有着40多年行医经验的“名老中医”了,而他与中医结缘,要追溯到他13岁那年。
当时,他因为一场意外受了伤,双腿关节非常肿痛,甚至连路都走不了。就为了这两条腿,他看遍了名医,但都没有效果。后来,他找到了姑父的弟弟治疗。这位亲戚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民间中医,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可外人并不知道,这位中医虽然医术闻名,却因为文化功底浅,连《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经典都看不懂。
于是,在给董瑞针灸治腿期间,这位叔叔给董瑞买了一本字典,让他边查字典边念《黄帝内经》给他。于是,接下来的半年多,董瑞是“一边查字典一边背《黄帝内经》,再一边教当医生的叔叔”。
结果半年以后,他叔叔还没学会,董瑞倒是把这个中医经典背会了,而他的腿伤,也奇迹般地痊愈了。等他康复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已经能流利地背诵《黄帝内经》等中医四大经典,等到了18岁时,董瑞已经成为了一名能独立出诊的民间医生!您说这是不是因祸得福?
医学经典的滋养,让董瑞掌握了大量的辩证方法和经典的处方,长期的门诊实践又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董瑞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军医。他结合临床病例,努力钻研业务,还跟着军区内知名的老专家学习。在民间经验、病例研究和经典理论的三重积累下,他的研究成果也越发显著,尤其是在中医预防哮喘病、肺纤维化、尘肺病等呼吸病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董瑞
他的理论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还结合了苗医、藏医、蒙医等民族医学中治疗呼吸病的成果,也很重视与西医的结合。
比如,一位患了肿瘤的患者,中医理论认为要扶正祛邪,但扶正与祛邪是两个独立而复杂的用药过程,而西医则可以通过手术拿掉肿瘤,达到快速祛邪的目的,那么中医就可以将重点放在扶正上了。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中西医各展所长,就可以使患者恢复更快、治疗效果更好。
医者仁心7块钱治好病
为了给更多的呼吸病患者带来福音,退役后的董瑞在家乡怀柔创建了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二级甲等医院,在那里,他又取得了多少成就呢?
咱们从医院的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家以治疗呼吸病为主的医院,特别擅长肺纤维化的防治。董瑞还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肺纤维化研究所,引进国内外的专家到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还经常将国内外最新的防治肺纤维化的成果运用到治疗中。
在医院创建以来的20多年里,董瑞取得了非常多的医学成就,网上都能查到,咱们就不一一赘述了,我最想跟您聊的,其实是他的医者仁心。毕竟,一名好医生之所以是好医生,医术固然很重要,但有一颗仁心更加重要。
董瑞手里存着好几个老笔记本,最早的一本已经有34年的历史了。从他1986年行医开始,里面记录了8000多位他救治过的病人。
曾经有一位姓穆的单身汉,由于他常年患有疾病又缺少照顾,身上那味儿啊……那就别提了。结果来到董瑞的医院后,董瑞就像对待其他病人一样对他望闻问切,扎针、开药。
这种医生眼里的寻常之举,却让老穆感激万分。此后,老穆逢人就说:“有病就找董院长”。
还有一位以捡垃圾为生的老人,长期被肾小球肾炎折磨。他找到董瑞后,拿了方子、吃过药之后却并不管用。董瑞很奇怪,一问才明白:原来老人经济困难,根本买不起那么多药,药吃不够数,病当然也好不了。
董瑞知道情况后,就把中医经方进行了简化,给老人开了只有4味药的药方,一付药只需1元多钱,一个疗程7付药,只要七块多,老人吃了疗效明显。从此以后,他就成了董瑞的“活广告”,到处宣传:“有病找董院长看去,我的病7块多就看好啦!”
其实,用药简单只是表象,用好才是关键。这不仅是为了替病人省钱,更体现着董瑞的医学思想和对病人身心的关怀:他知道,慢性病人很容易在长期的病痛中失去信心,医生更要通过对病人的关心、对治疗的信心影响病人,让他们感受到希望。比如通过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而并不是免费治疗,既能维护病人的尊严,也能提高他们的治疗积极性。
对于农村籍患者或外地务工人员患者,董瑞始终充满着特别的关爱:自打医院建立以来,他先后减免了怀柔区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伤残军人的专家、专科挂号费、诊费共计400万元。他还先后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湖南冰灾以及各种助学项目捐款200余万元。
迄今为止,他和他的医院,已经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800多万元。
现如今,已是名中医的董瑞,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为患者看病。从医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累计接诊患者高达50余万人次。
患者装心中 治疗行万里
除了在医院接诊外,董瑞更是心系偏远地区、就医不便的病人。为了帮助他们,他做了多少了不起的大事呢?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和民盟中央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董瑞先后积极参与创建了民盟中央“民盟名医大课堂”以及民盟中央、民盟北京市委、民盟怀柔总支组织的各类义诊、巡讲、医疗帮扶80多次,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累计诊治患者5000多人。
在这些公益行动中,最让董瑞难忘的是由他倡导的“健康呼吸万里行”的公益活动。
这个活动起始于2012年的民盟中央义诊,主要是救助贫困地区的呼吸病患者、特别是尘肺病患者。多年来,他率领专家组走遍了河北石家庄、内蒙古乌海、山西晋城、陕西富平、河南三门峡、吉林白山、云南迪庆等10个站点,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救助尘肺病、肺纤维化患者1000多人,发放制氧机200多台,捐款捐药累计400多万元。
在义诊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的病人因病情过重没法在当地救治,董瑞就把他们安置到自己医院免费治疗;有的病人感染上传染性肺病,大家劝董瑞不要看,但他仍然热心地为病人把脉看诊;有的病人因路途遥远错过了义诊,半夜三更敲响了董瑞的房门,他马上披衣起床给病人诊治……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感动了患者,也感动了专家组的成员,更是一步步树立起了“健康呼吸万里行”的声誉,让这项活动享誉了全国。
董瑞心里装着病人,病人也把他当做亲人。有的病人经他多年治疗痊愈后,成为了他的学生,有的病人和他成了朋友,有的甚至成为了他医院的员工,在他们心中,董院长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在现场为群众做义诊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董瑞顾全大局,第一时间无条件地将有200张床位的大明星分院提供给区政府作为医学留观点使用,紧急筹借资金采购防护物资,还自筹资金建设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积极报名赴武汉抗疫,撰写和发布了20多篇中医学术文章,力挺中医药抗疫,为区域防控新冠肺炎做出了贡献。
著名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曾经说过:好中医要有菩萨心肠,将军肝胆,神仙手眼,儿女情怀,这也是董瑞对自己的要求。他曾经说:能成为一名医生,是他最大的幸运,我想,这也是广大患者的幸运。
纪德勇:意外致盲 苦练针灸
咱们接下来故事的主人公叫纪德勇,是纪师傅盲人保健按摩中心的总经理。
他的员工登国在采访中说:“人特别好,生活方面一直特别照顾,因为他一直说:都是残疾人,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在这边收入方面明显提高了,我非常感谢他,因为他带着我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让我感觉更有希望了。”
纪德勇
纪德勇总是留着一头精致的板寸,有着军人般挺拔的身姿,估计第一眼看过去的人,很难相信他竟然是一个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只有0.01视力的人。
而这样的人,曾经也是一名英姿飒爽的消防兵。纪德勇在采访中曾说:“我父亲当消防兵的时候,消防车出警的时候,立马路两边所有的车辆都停止了,让消防车一辆、两辆、三辆过去,所有人都用目光注视,所以那时候在我心里就说:我也想成为一名消防兵。”
1995年,高中毕业的纪德勇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名消防战士,在天津消防队服役。
然而在一次消防演习时,因为不小心接触到了化学烟雾,他的视神经遭到损坏,接近全盲。他的父母也因此受到严重打击,不久后相继撒手人寰……
打击接踵而至,让纪德勇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痛苦的时候,他就用在部队养成的做俯卧撑的习惯释放压力,一做就是一两百个。虽然痛苦迷茫,但军人家庭的出身和部队的教育让他明白: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吃闲饭!
看不清字,他就自学盲文;在医院治疗时,他就向医生护士请教针灸按摩等保健手法;出院后,他又拜师中华名医夏德朝教授,向他请教祖传的中医知识。再后来他又走进天津中医学院、全国盲人按摩学校学习按摩,并在中国残联下设的盲人按摩机构苦练基本功。
这里说的“苦练”的“苦”,一点都没有夸张的成分,您知道0.01的视力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他看到人只是个轮廓。在学习针灸过程中,纪德勇就用一根弯曲的树枝对照师父的授课录音,反复找穴位练习,咬紧牙关一针一针地在自己身上反复扎,十个指头有六个从红肿到流血,再到磨出厚厚的老茧……
就这样,成千上万针扎出了过硬的功夫,最终,他获得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颁发的“针灸医师”证书,成了北京市怀柔区的“盲人针灸第一人”。
永怀斗志 彰显兵心本色
2003年8月6日,纪德勇在怀柔区租到了一间10平米的小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条路走得是否顺利?他又是靠什么打响了名声呢?
按摩店开张初期,顾客很少,纪德勇就每天一大早带着两个小板凳,到公园里为遛弯的老人提供免费按摩,让大家现场感受他的按摩技术,为自己的按摩店做宣传。
凭着热情的服务和过硬的技术,按摩店的客人渐渐增多,纪德勇的按摩生意终于慢慢好了起来。一年后,纪德勇招了几位按摩师,正式创办了“纪师傅盲人保健按摩中心”。
创业的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对技术的钻研。通过继续深造,他获得了国家一级按摩技师的资格,进修完了大专文化课程和中医中药学课程,考取了卫生部颁发的《中药药剂师》资格证书。
到了2019年,纪德勇已经有了两家盲人按摩中心和一家康复中心,并且设有分支机构。他常说:是热心肠的人帮助了他,是怀柔人民帮他成就了事业,因此他也要回报怀柔、回报社会,让更多的残疾人、贫困人的身体健康起来,生活好起来——
纪德勇的按摩康复中心和望怀社区居委会是楼上楼下,当纪德勇了解到社区残疾人协管员周立虎经济困难,光凭工资难以支撑家庭的开支后,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帮助,还将保健按摩技术也传授给了他。久而久之,按摩成为了周立虎的重要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家人的经济困难。
东关社区有位叫杜兰香的大妈,患脑血栓卧床多年,全凭老伴一人照顾,生活上十分困难。纪德勇在给予她经济帮助的同时,还定期上门为她做保健按摩和传授康复理疗知识,杜兰香坚持了五年之后,竟然奇迹般的下床走路并且能够生活自理了!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想夸的事太多了,爱心服务,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对我就像亲妈那种感觉,真是对长辈那种亲,我们俩和睦相处这么多年,特别好。”
其实,纪德勇助人为乐的事迹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他就与怀柔区龙山街道望怀社区签订了帮扶协议,每到养老助残日、重阳节等节日的时候,纪德勇都会为社区的弱势群体进行义务保健按摩,并举办健康保健知识讲座。
此外,他还每月固定给社区捐赠600元,由社区发放给生活困难的居民,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得知社区有一些失学儿童,纪德勇还成立了8个人的帮扶小分队,每人每月捐赠200元钱作为资助金。
纪德勇的帮扶事业不仅仅限于望怀社区,还覆盖了通州、杨宋、北房等其他地区。比如杨宋有一位姓甘的农民,通过参加他主办的技术培训,不仅办理了职业资格证书,还被他安排到自己的按摩保健康复中心工作,有效解决了生活来源。眼下,在康复服务中心工作的十多名技师,大多都是纪德勇亲自培养起来的中高级保健按摩技师。
据统计,十几年来,纪德勇已经累计帮扶困难群体468人次,捐款达10万元以上。他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影响也日益扩大,因此,他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了北京榜样、怀柔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怀柔区龙山街道工委还批准他异地加入了党组织。2017年,龙山街道通过层层把关审核,成立了北京怀柔纪师傅残疾人按摩康复服务中心党支部,这也是怀柔区第一个残疾人非公党支部。
面对荣誉,纪德勇从来没有忘记过培养他的部队:“因为部队锻炼了我,给了我更多的勇气、战胜挫折的斗志,更加地激励我在今后不断学习,完善、总结超越自己。”
可以说,之所以意外没有让纪德勇倒下、家庭的变故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就是因为纪德勇曾经是一名人民子弟兵、是最坚强的战士。即便时光荏苒,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绿色的军装支撑着他,也帮他为自己和更多的人撑起了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