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闪耀!5万首都老兵志愿者活跃在战疫一线

日期:2022-12-06 18:0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当前,我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防控正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在此,我们向全市‘首都老兵’志愿者倡议:带头落实个人防护;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向“首都老兵”发出了倡议。


图片


“若有战,召必回!”这不是一句空话,全市4881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共计5万余名“首都老兵”志愿者群起响应,他们挺身而出、迅速行动,纷纷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诠释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精神风貌。


老兵医生三年四进隔离点


张祖春从军时就是一名卫生工作者,2016年转业安置到房山区燕山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轮疫情发生后,他作为一名曾3次进驻隔离点,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战士”,再一次主动请缨,逆向而行,奔赴集中隔离点。


图片


张祖春作为医疗组组长,深知隔离点工作的风险性,从制定工作流程、任务职责划分,到个人防护培训,每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落实到位,严守零感染底线。查看隔离区监控是张祖春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实时监控及时监督提醒红区工作人员加强防护、规范操作,纠正工作人员在送餐、消毒、垃圾清运、核酸采样等重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紧张工作之余,张祖春还时常关注隔离的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年事已高,都有一些基础疾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虽然有专人负责他们的健康监测,但张祖春还是放心不下,每天都会通过电话舒缓老人情绪、询问老人需求,关注老人血压血糖情况,叮嘱老人按时服药。并嘱咐配餐单位为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配送低糖或无糖的饭菜。对于其他隔离人员,张祖春也是有求必应,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让隔离人员倍感温暖。


社区防疫“首都老兵”构筑硬核力量


“您好,请扫健康码和行程码进行登记”“请有序排队,注意间隔两米”“请出示身份证,做好信息登记”……在社区核酸检测点,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横七条第三社区退役老兵张永辉面对群众,耐心解答、做好疏导。


本轮疫情以来,张永辉积极响应社区号召,下沉一线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在为居民发放核酸自采检测试管时,张永辉将发放时间及地点在居民群里反复提醒,以防大家跑空。发放时,他不厌其烦地教大家怎样使用“声智健康”小程序,不仅手把手地教会大家核酸自采,还把操作流程发在居民群里让大家详细学习。


六里桥街道的路军是一名有着27年军龄的老兵,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他第一时间投身志愿服务,至今已为近千人提供核酸检测服务。11月24日,科兴佳园出现一名阳性病例,路军再次主动请缨,承担起整栋楼内19户、近60名居民的抗原检测试剂发放任务及核酸检测工作,并协助社区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送菜服务……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图片


像张永辉、路军这样的“首都老兵”,在全市还有很多,虽然口罩和面罩遮挡住了他们的面容,但肩上的“首都老兵”红袖标和防护服上的红色贴纸,依然亮明了他们的老兵身份。


宣传鼓劲 传递老兵正能量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聚人心、提士气、鼓干劲,这需要宣传鼓舞的力量。


来广营北苑三号院社区的刘德玲退休前曾在军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擅长文字撰写,也爱好摄影。他自己购置了摄影器材无偿拍摄大家服务时的暖心瞬间。


图片


“他住在小区广场旁的那栋楼一层,平时我们搞什么活动,他都一眼就能看到,根本不需要我们招呼,自己就跑来给大家记录。”社区书记张华说,“刘德玲做事特别认真,我们一般早上6点钟去做核酸检测准备工作,经常我们还没到,刘德玲就已经守在那里等着了,一直拍到晚上才收班。”


图片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来支援的医生……刘德玲想给每个人都留下战疫的宝贵影像。拍了谁,他都会上去询问对方的名字,做好记录。刘德玲的视频、图片作品很快便在社区内传播开来。


戎装虽脱,军魂犹在。他们曾经是英勇无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而今他们脱下了军装,依然是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无名英雄,敢于担当的最可爱的人。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