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力量 东城“首都老兵”建新功
日期:2022-07-07 18:1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2019年3月,东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共组建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7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168个,“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148支,实现了全区4.6万名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全覆盖。
3年来,东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的理念,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服务对象的2000余名“首都老兵”,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的洪流,助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首都核心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扎实创建 新征程新作为
东华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地处核心区,被赋予保障演练的重要任务。为服务保障好建党百年庆祝活动,“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迅速集结,坚守保障工作一线。老兵们纷纷表示,身为退役军人,保障国家安全是自己一辈子的责任,能够参与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与有荣焉。灯市口社区“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开幕及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的安全保障站岗值守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安全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东花市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自2019年成立以来,为充分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不断提升退役军人群体的获得感与成就感,着力加强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建立退役军人恳谈室、休息室、活动室,设立文化墙,处处彰显“军”的特色、体现“家”的温度。
和平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始终立足“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的服务要求,在重大节日和突发事件面前敢作敢为,勇往直前。2021年国庆节期间,兴化社区服务站22名队员每天早7点至晚7点准时、定点值守在小区各重点区域,及时发现、处置、上报存在的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总政社区志愿服务队19名队员充分发扬军人本色,带头接种疫苗。民旺社区服务队队员更是第一时间进入防疫核心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日夜奋战......
优秀团队 奋蹄扬鞭有担当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引导激励广大退役军人继承光荣传统,展现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退志,建功新时代”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每年3月,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都会发起学习雷锋活动。
崇外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馨园社区“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为冬残奥会加油”主题活动,12名队员每周五固定为辖区居民磨刀、修理电器、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等;西花市南里西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扎根平凡守初心·立足岗位学雷锋”主题活动,为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家庭上门检测燃气,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老兵驿站的10名志愿者,服务范围涵盖法律援助、疫情防控、义务理发、家电维修等方面,上半年以来开展服务活动共计21次,疫情值守20人次,另外还有5名军嫂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一位理发后的老大爷感慨道:“理发后感觉人精神多了,感谢老兵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服务!”
东华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1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月”主题活动,智德社区平均70岁的“首都老兵”志愿者和中学生一起清洁社区橱窗;韶九社区“首都老兵”志愿者义务为居民提供扦裤脚、缝补床单被罩等服务......
先锋榜样
雷锋精神永传承
孙茂芳,当代“雷锋”,一辈子学雷锋、跟党走,50年履行入党使命,争当时代先锋。这些年,孙茂芳先后助养29名孤寡、病残老人,扶助38名特困学生,从个人工资中拿出共计48万元济困帮贫,他也被100多所大中小学校聘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德育教授。
游凤才,89岁,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北京市优秀退役军人”“北京军休榜样”。50多年来,他坚持践行“雷锋精神”,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自移交地方休养30多年来,他自费为军休所修建文化长廊,制作宣传展板、购买宣传画。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他第一时间通过党组织捐款10万元,把温暖传递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王书林,全国先进军休干部。从部队退休后带领原部队的部分离退休干部下海经商、投资办企业,用获得的收益回报社会,是大家公认的“公益之星”,1993年设立“北京山区优秀教育成果奖励基金”,推动房山、密云教育成果大幅提升;2017年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家乡小学捐资14万元;为长江三峡工程移民捐资30万元;此外,每年他还会为老家近50名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0元养老金。
如果说退役军人服务站,是退役军人的灯塔,那服务站的老兵们就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各个角落,永葆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扛起祖国和人民的期望,用爱心与热心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