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70岁,首都老兵用行动告诉你年龄不是问题!

日期:2022-06-24 17:12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北京抗击疫情期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就是“首都老兵”志愿者。

自4月底以来,多轮区域核酸筛查工作成为筑牢防疫屏障的关键一环,西城区190余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迅速响应,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卡口值守等志愿服务累计达61897人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外街道红莲中里社区核酸检测点,领略退役老兵的战疫风采。



一声号召,集体响应


“收到,马上报到!”“收到,我能参与志愿服务。”……5月初的一个晚上,退役老兵王兆平在微信群里发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号召,11位退役老兵第一时间响应。一股暖意透过手机屏幕传递出来。


说起发出倡议的初衷,王兆平吐露心声:“最近一段时间,社区工作者们非常辛苦,每天不仅要完成核酸检测任务,还要处理社区其它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作为一名退役老兵,我想为社区出把力,替社区工作者解忧。”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所在社区党委,社区了解情况后,担心老兵们年纪大,加上天气炎热,身体会吃不消。但没想到的是,王兆平一声号召,老兵们集体响应,群里抢着接龙的一幕幕让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激动,感慨地说:“老兵们太给力了”。


就这样,这支老兵志愿服务队成立了,共有12人,平均年龄70岁。他们中有曾经的空军飞机维修机械员、有空军高炮地勤员、有总参三部测绘兵等等。在此之前他们互相并不熟悉,虽不是亲人,但志愿服务队成立的那一刻,有过军人经历的他们却胜似亲人。


发扬“螺丝钉”精神


志愿服务队成立第二天,大家便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区域核酸筛查时间从上午7点到中午1点,社区里共有3个核酸检测点位,2个小时换一次班。老兵们分工明确,有人维持现场秩序,引导居民有序排队,提醒居民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有人在入口处严格把关,手持测温仪对前来检测的居民逐个测量体温,查看居民健康宝。现场秩序井然,确保了核酸检测工作快速有序开展。



“螺丝钉精神一直伴随着我的军旅生涯,退役后这种精神也不能丢。”唐殿生老兵今年77岁,别看他是队伍里年龄最大的老兵,但精神头最足,每天都提前到岗。“在检测点位维持秩序,数他声音最为洪亮,都不用拿小喇叭。”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介绍道。


69岁的唐秀珍老兵是队伍中唯一一位女兵,相比冲劲十足的男兵,唐秀珍多了一份细心,“您腿脚不方便,我扶您过去!”“请别着急,我来帮您打开健康宝。”看到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她总是第一时间上前搀扶,遇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她也会耐心帮助。


连日来,北京持续高温,长时间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佩戴口罩、面罩,更是闷热难耐。不少年轻工作者都已面露疲态,但12位老兵志愿者,顶着烈日始终坚守战位,曾经的“军装绿”成为了今日的“志愿蓝”。


发挥余热再聚力


在这支“年轻”的志愿服务队中,69岁的朱国玲老兵是“老”志愿者了。这些年,他一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维修家电、缝纫机,制作小工艺品……朱国玲不仅有手艺,还特别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他向居民告知自己的手机号码,方便大家有困难随时可以找到他。渐渐地,大家有事都找他,连别的社区居民有事也来找他帮忙。“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居民多做点实事,解决点困难,就是我的初心。”朱国玲感慨道。


“当初的铮铮誓言我们终生不忘,虽然不再年轻,但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都会义不容辞地冲在最前面。”这次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大家仿佛找回了当年在部队生活的回忆,每天结束工作后,他们都会在“首都老兵”旗帜下整齐列队,总结一天的志愿工作。


“疫情结束后,我们希望这支队伍也不要散。”作为志愿服务队号召人的王兆平,希望老兵志愿服务队可以成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

老兵虽老

但芳华永存

向每一位首都老兵志愿者

致敬!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