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干部韩珍明百份入党志愿书收藏展在报国寺开展

日期:2022-04-24 09:12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近百份来自半个世纪前的入党志愿书云集一堂,一张张极具年代感、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旧纸张,承载了自1938年至上世纪50年代初共产党人的梦想。展出的这些珍贵史料,详实记录并讲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近日,“初心如磐——韩珍明百份入党志愿书收藏展”在北京报国寺一殿拉开帷幕,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此次展览意义非同寻常,由莲花池军休所、中国收藏杂志社主办,北京报国文化园协办。从泛黄的志愿书中,游客不难发现,每名党员对于新世界的描绘“相同却又不同”——相同的是,无论哪个时代,他们都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最终目标;不同的是,这是一条与荆棘密布和狂风暴雨相随的大道,时刻等待他们去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这些志愿书,是莲花池军休所军休干部韩珍明二三十年来在全国各地搜寻所得。退休前,韩珍明曾是军队的一名党务工作者,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了一份革命战争年代的入党志愿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各类旧纸堆中寻觅入党志愿书的路上乐此不疲。多年来,他为收藏入党志愿书花费了大量精力与心血,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此次展出的1947年郭瑞海入党志愿书,是韩珍明收藏的第一份入党志愿书。主人公郭瑞海是一名旧军人,时年39岁,19458月,他随军起义加入解放军。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郭瑞海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了信心,坚决表示要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自由、平等,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


展品中年代最早的,是一份1938年入党志愿书,
主人公是山西姑娘曹思恭,原名曹松林,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时年21岁。在谈到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时,她写道:自193712月加入八路军后,就有了很大转变,我认为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好、最正确的政党,能为无产阶级谋利益、为劳苦大众求生存,所以我要入党。



或许这些展品上的笔迹不一定都工整清晰,也有不少别字与生造字
,但它们却给了今天的人们一个触摸鲜活历史、“隔空对话”的机会。主人公自述中那些曲折经历、思想转变、浴火重生的过程,不但集体呈现在游客面前,更让大家深刻意识到,积极入党绝不是一句口号,肩负使命必须要经得起严格考验。
一份在薄土纸上刻版油印的1949年入党志愿书,填写人是新郑县一大队第三连班长、26岁的陈聚奎。他曾给地主家种地、进过旧军队、逃过荒,还当过铁路工人。参加解放军后,他所在班被评为“剿匪模范班”,对于入党动机,他坚定地说道:“因为家里常受恶霸欺凌,解放军来时,我就一心想要为人民撤(彻)底番(翻)身。




1921年至今,这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把初心和使命写进入党志愿书。历史是忠实的见证者,更是伟大的书写者。据悉,这批展品背后的“主人公”,有人牺牲在战场,有人行踪不明,还有的早已故去……正因为有了这些珍贵留存,他们的崇高理想才被永远定格,成为最耀眼的光芒,指引并激励着后来人砥砺前行。薄薄的入党志愿书,记录着共产党人无悔的选择,那是精神的高度,更是信仰的厚度。


温馨提示

展览将持续至4月29日

展出时间为

上午9时30分至下午4时

免费参观哦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