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以“五个一批”为重点,扎实开展走访慰问退役军人活动

日期:2020-09-10 18:37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北京市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坚持首善标准,体系推进,以“五个一批”为重点,广泛开展庆“八一”走访慰问退役军人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每一名退役军人的心坎上,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四级联动,体系推进,走访慰问全覆盖

北京市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把走访慰问退役军人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

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的具体举措,将八月份定为“走访慰问活动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各级责任,明确走访重点。发挥四级体系优势,上下联动,运用“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平台”、四级工作调度微信群和社区(村)服务站长联系退役军人微信群,分层分级抓好活动落实。

西城区向全区264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发送“八一”慰问短信;石景山区印发2000余份慰问信和慰问海报,送到退役军人手中。

通州区、怀柔区在人口密集地区和醒目位置,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致退役军人的一封信,并宣传革命先烈、功臣模范和退役军人的先进典型事迹。

顺义区组织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为潮白烈士陵园烈士扫墓,表达对英雄的深切缅怀。


五维一体,首善标准,真心服务促和谐

北京市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始终牢固树立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思想,大力践行首善标准,倡树尊崇新风。

在普遍走访慰问的基础上,着眼政策落实更加到位、帮难解困更加有效、矛盾化解更加及时、尊崇氛围更加浓厚,首都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入户走访、“云端”慰问、精准帮扶、合力攻关和学习宣传等措施,推进以“慰问一批功臣模范、帮扶一批困难人员、解决一批未落实问题、化解一批安全隐患、宣树一批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的走访慰问活动落地落细落实。

东城区通过线上主题征文、诗歌朗诵、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等系列“云端”活动致敬最可爱的人;海淀区组织线上有奖问答、座谈会、表彰会、插花献礼等系列活动弘扬八一精神,情暖退役军人。

西城区出版《退役军人战疫英雄谱》《我的战疫故事优秀作品集》,宣扬先进典型,营造尊崇先进的良好氛围。

《西城区退役军人战疫英雄谱》共含6个篇章,分别记录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军休干部、转业兵书记、退役老兵、逆行娘子军、退役军人志愿者等西城区退役军人群体的优秀事迹。

《我的战疫故事优秀作品集》共收录退役军人战“疫”随笔、诗歌、散文等优秀作品58篇。记录了他们的战“疫”感悟、军人情怀、奉献之心、出战之勇。

朝阳区、密云区、大兴区、延庆区组织多支志愿服务队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开展健康义诊、义务理发、法律咨询等服务;石景山区为9名抗美援朝老兵送去节日祝福,感谢他们为祖国做出的突出贡献。重点走访了8名关注对象,上门讲解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房山区组织观看红色电影、举办“难忘军旅生涯退役军人老物件展”,先后收到退伍老兵赠送的老物件56件,老照片100余张。


动态跟踪,常态保障,军民鱼水情更浓

北京市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始终着眼首善之区,服务保障工作必须做到最好,走在前列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分内事”“一盘棋”思想,主动担当,尽心履职。

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服务站在“八一”、新兵入伍、老兵退役等重要节点开展走访慰问的基础上,主动将走访慰问退役军人与“进千门走万户”“敲门行动”等工作紧密结合,及时了解情况,掌握现实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西城区坚持“军地协同”,建立“1+22”退役军人服务体系,筑牢编实6224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保障网”;丰台区依托“全国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服务系统”,对全区98名困难退役军人逐一入户走访,了解基本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完善基础数据,建立常态联系制度。

门头沟区联合区财政局、区慈善协会,设立“现役军人家庭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专项账户,建立兜底保障和包联帮扶常态化机制,帮助现役军人家庭和退役军人缓解家庭困难。身患疾病的困难退役军人张富银接过2.4万元关爱基金时,反复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为我送来了温暖。”

昌平区开展“走百家听心声,慰问上门见真情”活动,对154名企业军转干部、优抚特困家庭、高龄困难军休干部架起常态化联系“连心桥”。

平谷区成立老兵乡村建设先锋队,开发老兵代言家乡自媒体,拍摄老兵新风采视频,打造红谷老兵微党课等“八个一”工程,不断引领乡村建设。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