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新时代双拥创建首善之区

日期:2020-07-31 21:29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四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牢固确立“与新时代发展要求同步同向、与新形势新任务同频共振”的双拥工作理念,不断推动首都双拥工作向更宽领域拓展、更高水平发展,军地军民携手推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助推驻京部队改革强军,着力打造新时代双拥创建首善之区。


为改革强军练兵备战全力提供保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举世瞩目,北京举全市之力做好阅兵部队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无缝对接、即时响应、快速高效,实施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服务保障。近年来,北京市还服务保障了党和国家重大国事活动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全力做好执行安保任务部队的服务保障。

北京驻军部队多,做好服务保障任务繁重。北京市全力做好部队建设项目的选址用地、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落实“放管服”和“多规合一”要求,实施优惠政策,开设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推动驻京部队各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驻京部队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市、区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援。仅道路新建改造、调整公交线路、疏解交通堵点、增设公交站点等建设项目就有100多项。同时,北京市积极援建基层部队电教室、图书室、健身场建设,赠送文体器材32万多台(件)、图书157万多册。


解“后路后院后代”之忧

让军人不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困扰和牵扯精力,是对军人最具体的关心。北京市高度重视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和推动“优先、优质、优惠”服务举措,维护军人军属权益实现新突破。目前,本市已建立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005个,设立了“老兵之家”“老兵报到簿”,激励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市财政补贴106.2亿元,保障军休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北京市出台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就业创业、随军家属就业、军休干部保障等政策举措100多项,推动各项工作从基层抓起、难点热点问题在基层解决。

研发的“北京地区军转干部电子预留落户信息服务平台”,采取直通安置、统考安置、双选安置方式做好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通过实施义务兵优待金城乡一体自然增长机制、在校大学生入伍后进京落户、招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等政策措施,圆满完成退役军人的安置任务。

通过实施“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采取定向招录、预留编制岗位等政策措施,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难题,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随军家属,享受收费减免政策,并给予自谋职业经济补助。把每年7月定为“北京市全市随军家属就业集中服务月”,组织随军家属就业双选会、推介会、招聘会240多场次,集中优先推荐随军家属就业。出台《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建立并落实“优待+协调”机制,四年保障1.2万多名军人子女进入优质中小学。

除此之外,优抚对象的医疗、住房、交通、教育、文化等优待服务也得到全面提升。2019年,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金同比提高6.4%-10%,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同比提高9.3%


军队支援地方建设提升首都城市竞争力

民拥军、军爱民多年来驻京部队广大官兵也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共建活动,持续开展。驻京部队官兵持续开展军民共建、双拥创建、文明创建和“学雷锋、树新风,做文明有礼北京人”活动。3180个军民共建对子坚持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文明礼仪宣讲、法律知识讲座,开展“11”“一帮一”等形式的扶老助残、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大力支持地方单位开展“军事日”“军营一日”等军事体验活动。927个军民共建对子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标兵)单位。

绿化行动,共同参与。为打造“美丽首都、绿色北京”,近年来,驻京部队先后动用兵力数十万人次,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化工程、通州大运河绿化工程、首都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等施工建设、绿化美化、环境治理和“见缝插绿、美化首都”行动。

抗震救灾,冲锋陷阵。每当灾情袭来,驻京部队官兵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冲锋陷阵,昼夜奋战。北京卫戍区老虎团200余名官兵为北京市通州区血站无偿献血5万毫升,缓解了血站临床紧急输血压力。特别是新发地市场疫情发生后,北京卫戍区行动迅速,全力支援新发地市场消杀防疫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驻京部队积极向一线捐赠防护服、护目镜、军用帐篷等防护物资。在疫情防控中,首都军地军民同心合力,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