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老兵” 扮靓首都城市西大门
日期:2022-06-30 16:34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从炼就家国钢筋铁骨的百年炉火,到北京冬奥会圣火映衬下的冰雪欢颜,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景山段的崇山大河间,文明如火、繁华璀璨。这里曾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和京西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首都城市西大门,享有“一半山水一半城”之称。石景山从新中国工业摇篮到华丽蝶变的双奥之区,已连续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为鼓励退役军人主动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石景山区持续深化“首都老兵”志愿服务品牌效应,不断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成立了一批服务好、名头响的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92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在创建文明城区、冬奥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从未缺席。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首都老兵”听党指挥、奋勇前进、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用大爱诠释了“勇于担当、团结奋斗,崇尚荣誉、共筑首善”的“首都老兵”志愿服务精神。
永远听党话
铁心跟党走
在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有一个石景山区委组织部命名的“石景山区基层党组织书记陈涛工作室”老兵工作室。陈涛是石景山区一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部队的眷恋,红色基因的血脉一直在他身上流淌和传承。工作室聚焦新时代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结合园区重点工作,吸收园区企业的党员参加支部生活,并围绕“两新”组织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主攻“疑难杂症”。先行先试,以项目化形式创造性开展课题研究,破解园区发展、楼宇治理等难题,形成了党建特色品牌。其中党建项目《党旗引领,国学铸魂》被评为市级“社会领域优秀党建活动品牌”。
工作室根据园区不同类型企业,分级分类为企业提供党员培训方案和带教计划,采取专题培训、现场观摩、情景互动、实地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园区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难。目前,工作室已经成为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创新的“主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并以党建引领助力企业发展,总结摸索出一条红色文化拓展的“新路子”。
古城街道退役军人防范电信诈骗宣传
“双奥之区”首都老兵展风采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和滑雪大跳台竞赛场馆及训练场馆所在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区”。围绕冬奥主题,“老班长”“文明先锋”“红纽扣军嫂”等多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冬奥服务保障志愿工作,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保障30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6320余人次,让“首都老兵”志愿服务旗帜高高飘扬在“双奥之区”上空,成为冬奥盛会的靓丽风景。做好冬奥志愿服务同时,“首都老兵”还自发组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红五星”志愿服务队坚持每日在杨庄西街、古城大街、实兴大街等路口和永引渠街头,开展“迎冬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公共文明、维持交通秩序、维护公共卫生,展示文明石景山形象。冬奥会进入赛时阶段,“首都老兵”创新服务模式,发挥属地优势,积极参与赛事保障、文明引导、形象宣传等志愿服务。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新长征”志愿服务队、“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共200余名志愿者高标准完成了冬奥火炬传递点位引导、物资发放等任务。此外,还有28名“首都老兵”志愿者分别进入冬奥场馆内部,提供信息咨询、语言服务、文明宣传、应急救助、助残服务等各项志愿工作,向全世界展现了“首都老兵”志愿者的靓丽风采。
“首都老兵”志愿者在喜隆多站点参与冬奥志愿服务
“老”兵不老 同心战“疫”
自疫情发生以来,“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战疫“号角”,就地转为防疫志愿者,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卡口值守、配送物资、消杀公共区域……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化为“大白”和“小蓝”,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责任担当,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凝聚微光,便成星河。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只要大家都献出一份力,汇聚在一起,战胜疫情就能指日可待!
八角街道退役军人“心连心”,共铸疫情钢铁长城
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以石景山区退役军人为主创团队创建的惠军生活平台,通过互联网+优待优惠+消费康养+慈善公益,着力构建融合衣食住行、文旅体育、创业就业、扶贫救困、应急保障和康养医养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退役军人全维度优待优惠公益平台,彻底打通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退役军人驿站”已进入商场、楼宇、社会组织、个人企业等。线上进入惠军生活平台的退(现)役军人、随军家属已达100多万人,拥军企业5万余家,拥军法治融屏已布设到街道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大中电器、居然之家和海底捞等拥军企业已为退役军人提供优惠折扣超过千万元,社会化拥军氛围十分浓厚。
“首都老兵”志愿者在服贸会金安桥地铁站站点引导路人
“治沙司令”登上中国好人榜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公布,有“治沙司令”之称的石景山区军休干部李德海光荣上榜,在“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伍中引发热烈反响:“北京此次有6人上榜,其中一位就是我们首都老兵!”李德海曾在祖国西北边陲阿拉善军分区担任司令员,面对“天上不过鸟,沙石随风跑,四季一个色,人烟无处找”的恶劣环境,他带领官兵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军企联合、资源整合、治沙逐绿”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之路。退休以来,他归田不卸甲,担当起了住地军休大院物管会主任,并被选举为石景山区军休党委委员。同时,他每年往返阿拉善数次逐绿,积极为阿拉善生态建设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创新方法,如今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已建成了宽4000米、长30000米的绿色长廊。在李德海精神的感召下,石景山区“首都老兵”志愿者积极投身城市生态建设、参与植树添绿、美化环境。
军休干部李德海同志带领老兵志愿者在阿拉善治沙植绿
退而不休献余热 革命薪火代代传
目前,石景山区共有9支以军队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老兵志愿宣讲团,他们着眼发挥优势,坚持一队一品,在创新理论宣讲、红色基因传承、关心青少年成长等方面,抱有极大热情和奉献精神。在清明网上追忆英烈平台、八宝山革命公墓“9·30”烈士公祭现场,都有他们讲述红色故事和石景山区解放历史的身影。他们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防教育的传播者,积极参加百姓宣讲团、关工委活动项目,深入中小学生校园,让广大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铭记历史、弘扬英烈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使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石景山区“首都老兵”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实现了志愿精神与军人品格的相互融合,正逐渐成长为一支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硬核力量。
军休干部张荣敏给学生讲述长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