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是啥样?来看“进京赶考”第一站海淀区
日期:2022-04-18 17:40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海淀区是北京市驻军大区,也是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大区。作为党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海淀区不仅是历史文化与创新文化的精华荟萃之地,还拥有众多红色遗存,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海淀区依托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促进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政治文化阵地功能作用,持续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强用好提质增效。
目前,海淀区共建成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73个,打造了19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大引领、大课堂、大体系
香山公园南麓半山腰,竹林苍翠、松柏挺拔,一座古朴的建筑坐落其间,这里便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进京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作为我党“进京赶考”的首站,双清别墅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外,海淀区还有不少革命活动旧址,流传着众多感人肺腑的英烈故事:“隐秘而伟大”的汪声和、裴俊夫妇牺牲在隐蔽战线,19岁的将门虎子王文强在导弹工程部队施工期间勇救战友,血染“忠诚石”……
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特有红色资源优势,与香山革命纪念馆结对共建,投入资金提质改造烈士纪念设施,整理历年烈士档案资料2万多份,并编撰出版了《海淀烈士英名录》。圆明园遗址公园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免票入园,在红色“大引领”下,一批批退役军人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洗礼”,鼓足劲头再出发,在地方建功立业。
“大引领”引导奋斗方向,“大课堂”则帮助退役军人筑牢思想阵地。海淀区依托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政治教育和政策宣讲登上“云课堂”,同时开设海淀军休线上“红色课堂”,让广大军休干部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目前,已有6800余名注册学员,累计学习总人次达12000多次。
走出“大课堂”,“大体系”为退役军人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形成政务服务、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军人荣誉物品展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如同一根根触角,延伸到退役军人家门口,把规范化、精准化、亲情化服务落地落实。其中,香山街道、青龙桥街道、西北旺镇三家服务站被评为“建强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小凳子、小梯子、小故事
坐上“小凳子”、端起“大碗茶”,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始终坚持问计、问需退役军人,与退役军人心贴心、面对面,提供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服务。家住西三旗街道的退役军人胡老,退休后从河北随子女进京,不久前,由于家中电器线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房屋和物品损毁严重,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街道(社区)两级服务站专程送去帮扶慰问金,让身处异乡的胡老非常感动。
在新版伤残证件换发期间,海淀区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推出信息采集照相和发证换证“双入户”举措,为有需求的高龄伤残军人提供上门服务。“徐爷爷,您笑一下!”在八里庄街道七级伤残军人、抗美援朝老兵徐立平家中,志愿者家庭正为90岁高龄的徐老拍摄换发证件的照片,随同前来的小朋友们,还为老人带来了亲手准备的小礼物,并认真听老人讲述战斗故事,不仅送上了热心服务,还顺便开展了爱国教育。
共坐“小凳子”是为了帮困解难,搭好“小梯子”则是为了“送上马、扶一程”。海淀区依托北京市首个退役军人双创基地,持续性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实训,在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上,海淀区选送的军创企业高分斩获“现代农业组”一等奖。
虽然海淀区退役军人数量大,回到地方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但他们身上都有“坚守和成长”的共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起推出了退役军人入党故事主题宣传,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渡江侦察记》李连长的原型,有抗美援朝女英雄,有“我还青春一次远征”的80后大学生士兵……
海淀区广泛邀请参加过抗战、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党员和烈士遗属深入社区、学校,结合自身经历开展红色教育,让大家在生动的战斗故事中感悟历史。
新品牌、新路子、新战队
“在党的培养下,我成为一名女飞行员,今天我要演唱一首《我爱祖国的蓝天》,用歌声表达我对党的感激之情和为党奉献一生的决心。”军休干部、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在82岁高龄时驾驶飞机重返蓝天。
作为军休安置大区,海淀区着力打造“军休文化养老十个一”新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各军休所又形成不同特色的“一所一品牌”: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休干部组成的文艺团体为退役军人公益演出;采石路服务管理中心被评为全国军休老年大学示范点,创新教学模式,随时随地满足军休干部学习需求……
“我叫尉灵华,是一名军嫂,2018年,我参加了海淀区举办的随军家属报考教师资格证培训,2019年,我考取了教师资格证,2020年7月,经过推荐面试,38岁的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近年来,海淀区探索出专项培训定向招聘随军家属“新路子”,帮助一位位“海淀军嫂”成功转换了人生赛道。
转换赛道的还有退役军人,在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的多封感谢信中,其中一封来自河南省卫辉市的红色卡纸格外醒目,信中高度赞扬“首都老兵”海淀区田村路志愿服务队,在当地遭遇特大暴雨后,老兵们星夜兼程赶赴现场,义务转移受灾群众,开展清淤保洁和消杀,为当地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援。
长期以来,海淀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海淀退役军人特色的志愿服务“新战队”。目前,海淀区共成立428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凝聚退役军人志愿者5243人。
在海淀区这片“红色沃土”
一座座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折射军人本色
让我们共同见证这里的红色文化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