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退役军人冲锋在冬奥服务“战场”
日期:2022-01-30 10:25 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大中小
再过几天,奥林匹克圣火将在首都北京再次点燃。延庆区退役军人满怀热忱,当好东道主、主人翁,全面参与冬奥、志愿冬奥、服务冬奥,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中义不容辞担起历史使命,为党和国家大事出一份力、献一份热,在不同的岗位、在服务保障中尽显军人本色。
外围安全“屏障”
2022年1月,新年刚过,延庆区张山营镇的退役军人刘志涛又闲不住了,他和队友们背起背负式喷雾器,来到下阪泉村路口进行消杀作业。这群退伍老兵人人扛把消杀“枪”,使得病毒无所遁形。
2021年11月,延庆区成立了一支以24名张山营镇退役军人为主的冬奥志愿服务队——“首都老兵”延庆区冬奥志愿服务队。刘志涛是下阪泉村的村委会书记,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被大家称为“兵支书”,也就成为了延庆区冬奥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他带领队员在冬奥核心区外围41个网格内,参与指导防疫消杀工作。
张山营镇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所在地之一,防疫工作尤为重要。退役军人经过部队的洗礼,政治觉悟高、执行能力强,本身就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完全符合消杀队伍的基本素质。“队员们还曾参与疫情防控卡口值守、政策宣传等防疫工作,对志愿服务有一定的经验。”刘志涛说,24名队员大部分是张山营镇人,对这个冬奥小镇充满着浓厚乡情。有素质、有基础、有热情,加上专业技能,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筑牢延庆赛区核心区外围防疫屏障,在服务保障冬奥中做好延庆表达、做好退役军人表达。
从成立之日起,队员们定期开展防疫消杀、冬奥知识宣传等志愿活动。“冬奥会开在家门口,作为退役军人,能为冬奥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特别自豪。”刘志涛说。
大山深处的“尖兵突击队”
位于北京延庆大山深处,有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八一”天池道班道路养护班组。20余名退役军人驻守山区,负责昌赤路、滦赤路、刘干路、香龙路等60余公里道路以及白河堡水库水源保护区47.1公里道路的养护。他们以“精细养护,无痕服务”为标准,传承和发扬退役军人坚韧不拔、雷厉风行、无私奉献的精神,穿梭在蜿蜒的山区公路上,用使命与担当守护着道路的安全畅通。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即将召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就坐落在延庆,为全面做好道路运行保障工作,“八一”天池道班退役军人勇挑重担,被延庆公路分局确定为“冬奥保障尖兵突击队”,除担负东部山区外围保障路线外,还担负起冬奥核心区的突发事件处置任务。他们在东部山区的各项应急抢险、道路突发事件处置中,紧贴多样化作业任务需求以训促建,深入推进实战实训、联战联训,提升道路抢险专业化、技能化水平,使“尖兵突击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为冬奥专用道和外围保障路线安全顺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志愿服务中军绿色的“螺丝钉”
在延庆区世园会的回迁小区谷家营村,有一支由4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军歌嘹园”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的队员们就像刚毅有韧性的“螺丝钉”,哪里需要“扎”哪里。
队员谷爱新曾是一名边防战士。2019年北京世园会,他作为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服务保障。“每当有重要接待任务,都是我开观光车打头阵。”谷爱新说,党员和退役军人的双重身份,让他受到更多的信赖,也是他身上的一份“双重”责任。如今,谷爱新和队友们作为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卡口值守、环境卫生整治、冬奥知识宣传等活动。“一日入伍,一生为兵。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咱们都会冲在第一线。”
在延庆有138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1800名。他们分散在各个乡镇,积极参与疫情值守、扫雪铲冰,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文艺表演、知识宣传等多种方式讲好冬奥故事,参与冬奥服务保障。永宁镇和平街村,退役军人开展冬奥知识讲座,让冬奥走进千家万户;八达岭镇将高铁、长城和冬奥的元素融入退役军人之家,退役军人用真诚的微笑、优质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延庆退役军人将铁骨柔情融入志愿服务中,用无私的奉献和真诚的笑容,为冬奥会增添一抹靓丽的军绿色彩。
从阅兵场到隔离点
“80”后大男孩杜帅曾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回到社区工作。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杜帅自告奋勇报名来到延庆区隔离点当了一名志愿者。2021年8月因冬奥测试赛工作需要,他又被抽调到延庆赛区集中隔离点,负责接送隔离人员、送餐等日常工作。
在隔离点,每天天不亮杜帅就要起床准备餐具。老人、孩子、糖尿病患者、少数民族等情况,都要一一标记清楚。“老人和孩子吃的清淡、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含糖量高食物,回族都吃清真食品。”杜帅都会精准无误地装好每一份餐,送到隔离人员手中。
这段时间,杜帅每天工作都要超过17个小时,深夜两三点才能睡觉休息。为减少去厕所的频率,杜帅不敢多喝水,汗水把衣服浸透、口罩在脸上勒出一道道血痕都是常事。从那时起,杜帅已经三个月没回过家了,两个孩子都是妻子在照顾,但妻子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在支持他。杜帅常说,关键时刻冲在最前面,是退役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守岗有责全力保障冬奥
延庆镇是延庆区的中心城镇,一切工作以冬奥为先、冬奥为重,这里有一位每天奔走在全镇45个街村、大事小情统筹协调的实干派镇长,他叫谢金山,也是一名兵龄10年的退役军人。在建设最美冬奥城中,他发挥军人雷厉风行作风,冲在延庆镇拆违的第一线,连续几个月周末停休挂图作战,以“零容忍”的态度和“铁腕整治”,完成各项任务。谢金山说:“打仗讲究的是团队协作配合。我虽然没在冬奥核心区,但我是外围配合保障人员,我的任务就是种好乡镇责任田,心怀热血、勤耕不辍,画好冬奥服务保障同心圆。”
建设最美冬奥城,美在民生幸福,谢金山将延庆镇的5万余群众幸福冷暖挂在心上,落实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村集体经济,保稳定促发展,让村民富起来;“吹哨报到”“接诉即办”,解决房前屋后事,邻里更和谐,让乡村美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单派单”,盘活乡村文化资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乐起来……延庆镇的一招招举措,一件件实事,谢金山都主动作为,向前一步,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让幸福生活更有质感,也凝聚起镇村一心、党群齐心服务保障冬奥会的强大合力。谢金山是延庆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海陀山脚下,有许许多多谢金山一样的退役军人,在服务保障冬奥、建设最美冬奥城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山守望“战士”
海陀山上的“光明使者”
退役军人张建新常说:“真正参与冬奥建设,才感到重任在肩,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体会‘正常供电’意味着什么。”张建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电力副经理、北控京奥公司高级电气工程师。
小海陀山地处偏僻,人迹罕至。2017年建设之初,延庆赛区核心区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张建新和他的团队来到这里,踏勘、测绘……从零开始,在曾经无路、无水、无电、无通讯的山上,搭建供电系统。身为高级电气工程师的张建新负责冬奥会延庆赛区配电网电力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堪称延庆赛区的“光明使者”。延庆赛区核心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施工高差达1400米,当时整个山上也只有隐约被人踩出的痕迹。“每次上山就像一场‘野外拉练’,要感谢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不怕苦累的优良作风。”张建新回忆。每天上山下山光徒步都需要7-8个小时,中午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早上6点就从驻地出发,回来时已日落西山。
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场馆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天气寒冷、山地陡峭、设备点位分散,对供电设备和保障人员都是极大的考验。张建新丝毫不敢放松,深入现场为电力设备设施展开全面体检,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跑好冬奥保障“最后一公里”。近五年来,张建新和团队将电力和通讯信号送到延庆冬奥赛区各个角落,用热忱和专业一一破解困难和挑战,“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骄傲,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 张建激动地说。
军人世家走出的“赛道画线员”
李凯征出生在军旅世家,姥爷和父亲都是军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2010年李凯征应征入伍,赶赴福建莆田,成为了一名侦察兵。“我时刻不忘姥爷和父亲的教诲,吃苦耐劳与积极进取是刻在我血脉里的军人品质。”这是李凯征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更将这样的军人品质延续到了工作中。
2008年,李凯征的父亲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保障工作,这在李凯征心里埋下了奥运的种子。退役后,李凯征自学起滑雪,收获了不俗的滑雪技术。3年前,他加入了北控京奥,成长为了国内首批自主培训的奥运级别画线员之一。
赛道画线看似不起眼,其实能直接影响比赛。尤其对于顶级滑雪运动,运动员的速度能达到130千米/时,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观察雪道。赛道线就是他们唯一的参照,赛道线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画线员就像“幕后英雄”,默默保障着比赛有序进行。
李凯征至今都记得第一次背起染料桶时的场景。15千克以上的染料桶刚一上身,就像个秤砣一样,拉着他向后仰。背上染料桶站在雪道上,更大的困难在等待着他。在画线过程中,除了保证稳定的速度外,身体还要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左右手还要同时开工,喷枪距离地面高度还要保持不变……“我必须全力以赴,为了冬奥梦想而努力,为了展现我们冬奥保障人员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奋进。”李凯征说,从军人世家走出的“赛道画线员”,更要有坚毅的本色。
贴地飞行的救援“战士”
高山救援队的工作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戎装虽脱,军魂犹在。王志旭就是高山战队的一员,主要进行赛道的安全防护及赛时山地救援及安全排查工作。高山滑雪比赛被称作是“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场地从山顶出发区至结束区最大落差达到900米,在这样的赛道上,需要多种救援队伍为运动员进行服务保障。在部队时,王志旭曾参与2008年奥运会保障任务。如今,冬奥会开在了家门口,作为一名延庆人,王志旭又奋战在高山救援工作的一线。
同样从事高山救援的申家鑫,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入场工作后,我们需要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是半军事化管理,每天7点钟开始训练。” 申家鑫说,“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一条赛道救援点位的设立都是用双脚去丈量出来的。2020年11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首场测试活动顺利进行,对王志旭和申家鑫来说也是一场大考。“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保障。”王志旭说。
延庆山区里的“森林卫士”
康文波是永宁森林消防中队中队长,自加入森林消防队伍七年以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私奉献在了这片绿树青山之间,把每个节假日都贡献给了森林消防事业。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冲在防火第一线,也曾冒着风雪救助失踪的登山爱好者。在康文波担任中队长期间,永宁森林消防中队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2021年被评为“全国应急系统先进工作者”,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冬奥外围防火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康文波常常叮嘱伙伴们。为了防火安全,森林消防队员们有时山上吃、山上住,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延庆山区森林里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备勤值守是森林消防员工作的常态,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重大活动都要坚守岗位,康文波已经很久没陪家人过年了,今年又要在岗位上过春节,熟悉他的人直接喊他“森林卫士”。“能为冬奥会出一份力,我很自豪,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要在逆行中,当好服务保障冬奥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