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双拥工作亮点纷呈

日期:2019-12-25 13:05  来源:顺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字号:

       顺义区是北京市“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多点”之一,也是“国门”所在地。作为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已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首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一、强化组织领导,双拥工作基础更加牢固

       “统一领导”,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涵盖36个成员单位;“统一机构”,规范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双拥工作机构,在编制、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全部到位;“统一保障”,出台《顺义区为部队办实事工作暂行办法》,建立每年2000万元双拥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为部队办实事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经常化。2016年以来,区财政共投入4.9亿元为驻区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其中,9400余万元用于为部队办实事;1.03亿元为部队进行基础设施改造;2.93亿元用于补充部队日常保障和战备训练;为全区现有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近亿元,减免医疗费14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冬季取暖补贴,标准为每户1600元,高于全市平均取暖补贴水平;每年固定投入50万元为在顺义区入伍的现役军人和驻区消防官兵缴纳商业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各镇街也加大支持部队建设力度,各行业支持为属地部队营区建设公用浴室、网络教室、文体活动室等,充分满足驻区部队办公及生活需要。

       二、广泛宣传教育,双拥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充分利用重要节点。每逢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时机,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军营开放日、国防教育日等形式,利用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66055部队师史馆、潮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全区中小学生、党员干部、社会群众进行国防和双拥教育。

       加大双拥文化阵地投入。投入100余万元,修整国防教育一条街、设置宣传牌、灯箱、公益广告牌及道旗;投入500余万元与66055部队共建军史长廊、主席故事园,在柳庄户村建设村史馆,在后沙峪镇建设民兵预备役之家,在北小营镇东乌鸡村建设老兵之家等文化阵地。

       三、把住重点难点,拥军办实事成效更加显著

       将解决驻顺官兵的“三后”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着力解决驻区官兵“后路、后院、后代”存在的困难矛盾。

       “后路有人铺”。制定出台《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适龄青年应征入伍工作的意见》,将在西藏服役的退役士兵安排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整合军休办、干休所、光荣院等军民资源,建设军民共建军休干部活动室,顺义军休办连续两次被授予“四星级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荣誉称号;为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免费体检3280人次,共计筹集资金3400万解决就医问题;我区团职军转干部占全区处级干部的10%以上,达到团职军转干部满意率100%、士官退役安置到事业单位率100%及退役士兵安置率100%;赵全营、北小营、北务等多个镇成立由退役军人组成的网格综合巡查队。其中,赵全营镇网格综合巡查队吸纳了104名退役军人作为队员,在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屡立战功”。

       “后院有人守”。出台《关于驻顺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安置的意见》,采取政府安置、培训推荐和鼓励创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随军家属,并将随军家属自谋补助费提高到每人5万元。2016年以来,共安置随军家属244人,发放就业补贴1000余万元;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军嫂就业专场招聘会,确保随军随调、随迁家属全部推荐安置率达到100%。

       “后代有人管”。出台《顺义区军人、烈士子女入园(托)优先办法》、《顺义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确保驻顺部队军人子女全部就近优质入学入托;同时,将烈士子女纳入取暖补贴范围,逐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年平均提高约10%,确保现役军人、烈士子女优先优待率达到100%。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