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一榜样”

日期:2025-04-07 15:52    来源:北京军休公众号    字号:

引言

  为贯彻落实局领导关于加强军休干部学习教育的有关指示要求,进一步发挥军休干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工作实际,中心将从2025年4月开始,每两周在“北京军休”微信公众号上刊登一篇军休干部的先进事迹,欢迎广大工休人员积极关注学习。本期刊发的是恩翠军休所军休干部李旦生的先进事迹。


永葆本色攻坚克难

扎根戈壁防沙造林


榜样

  李旦生,男,195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2月入伍,2005年3月退休,退休前任原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2012年10月移交到市直管恩翠军休所。        


  2000年,李旦生调到内蒙古军区阿拉善军分区任司令员,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沙漠,知道了每年影响华北、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起风地区40%以上都在阿拉善。为改变当地恶劣生态环境,李旦生同志坚决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肩负起彻底根除沙尘暴的时代重任,永葆退休不褪色的共产党人本色,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沙漠植树造林20余年,为防沙治沙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感动自治区集体奖、阿拉善地区“治沙英雄”,十大“北京军休榜样”,全国先进军休干部,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2019年国庆节,李旦生作为北京市军休干部的优秀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

1.开创沙漠植树造林奇迹                        

  阿拉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有8万多平方公里;戈壁(蒙语)有9万多平方公里;山地、草原、农地等有9万多平方公里。

  阿拉善的气候是内陆型干旱地区,在境内东南部贺兰山地区年降雨量150mm,从该山麓地区西延至沙漠,年降雨量只有30-40mm,当地的人们把这个地区形容成“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卷石头满地跑”。阿拉善总人口20万,每年一到春天,这里经常刮沙尘暴,每周要刮一两次。沙尘暴来袭时,天空一片黑暗,细细的沙尘从窗户缝中钻进屋里,一股土腥味,空气中可见沙尘浮动。

  阿拉善军分区有两个边防团,主要承担蒙古国边防线的管理,管控边贸口岸,控制两国人员及牲畜的无序流动,支援边疆人民的经济建设。李旦生通过调研,了解到内蒙古阿拉善盟是北京及华北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他想,我们这一代边防军人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应该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他向上级军区和军分区党委提请建立生态边疆的方案,提出部队可以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去沙漠植树,来改变沙漠生态环境。说干就干,阿拉善军分区党委一班人,下定决心,到腾格里沙漠边缘植树,2001年,向沙漠要绿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他们向当地林业部门学习,不厌其烦走访林业部门,查阅资料,选择适应沙漠的生长植物梭梭、沙枣、花棒等树种,并考察当地的地理环境,想方设法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每年四月份,坚持周六周日不休息,率领官兵带上铁锹水桶,背上树苗,自带干粮和饮水,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坚持一棵一棵的种,一片一片的绿化,一个沙丘一个沙丘的治理,用了两年时间,植树近千亩。

2.沙漠植树得到社会响应                            

  2002年秋天,李旦生的初中同学,时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理事长陈东征来宁夏调研到阿拉善看望他,当李旦生向同学介绍了阿拉善军分区的指战员沙漠植树的情况后,他的同学说:“干得好,干得对,我们深交所也要参加”。后来,李旦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深交所是采取所内自发、从上到下以个人捐款方式支持部队植树治沙,同时,他们坚持每年春季都组队来阿拉善同部队一起绿化祖国。 

  2003年,第一批深交所的员工80人在证券交易所领导的带领下,来到腾格里沙漠和边防军人共同植树。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沙漠里种出了1.5万亩地的沙生植物,起名“青年世纪林”,开创了向沙漠进军、人类挑战大自然的壮举!

3.保持退休不褪绿色风范                            

  2005年李旦生退休了,但是他立誓退休不退绿色,要将沙漠植树活动坚持下去。李旦生坚持每年春天都要从北京专程自费去阿拉善,参加军分区和当地政府组织的植树造林春季大会战,为心中绿色梦想辛勤耕耘。同时,他广泛宣传沙漠植树造林的战绩,得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力支持,组建了“军民沙漠植树突击队”,确立了“沙漠植树绿化行动”。为保证沙漠植树能够坚持下去,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力支持下,在阿拉善成立了“阿拉善生态基金会”,李旦生担任了第一任会长。

  阿拉善基金会是由资本市场众多金融机构支持的一家非公募基金会。到2016年,发展到23家理事成员单位,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从业协会、证券业协会等。基金会制定的宗旨:以军民共建的形式,为绿化阿拉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阿拉善地区植树绿化工作。

4.坚决响应建设生态文明号召                            

  2013年,党中央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国家建设重点之一,提出建设美好家园的宏伟蓝图。国家的政策为沙漠植树注入强心剂,李旦生他们的干劲更足了,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们在沙漠里还建立了几个植树基地,分别命名为:青年世纪林、上市公司生态林、边防军民生态林等等,共十几处沙漠林地,与当地国家林业部门一起,为筑起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绿色防风治沙林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经过研究,他们确立了基金会的总体行动方针:一是喊出他们的行动口号:“绿化阿拉善,堵截沙尘暴”。二是提出他们治沙活动的座右铭:“实干,诚信,坚持”。三是规划设计了治沙的总体方案:“三个一百年”。“三个一百年”的任务是:第一个一百年,建党一百年,2021年党的生日一百年周年,完成治沙20万亩地的任务。第二个一百年,建军一百年,2027年,完成治沙30万亩地的任务。第三个一百年,建国一百年,2049年,完成40万亩地的种植任务。

5.沙漠植树取得骄人成绩                        

  20多年来,基金会的理事成员单位,在沙漠上植树近50万亩。基金会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5A”级基金会。2014年基金会的苏合副会长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基金会于2015年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气候峰会”上,被评为“中欧十佳绿茵基金会”。

  2016年,在北京房山基金小镇举办的绿色健康行走活动大会,有2500余人参加。李旦生作为代表发言,当他说道:“经过我们西部植树人十几年的努力,咱们北京市的同志们是不是感觉到,北京市的沙尘天气已经明显的减少啦!”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热烈的鼓掌。

  李旦生和战友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到2024年,在茫茫戈壁滩造出了52万亩绿洲,提前超额完成了“三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作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75岁高龄的李旦生,仍坚守在祖国的北疆,为打造出更加美丽的沙漠绿洲继续奉献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或分享